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QFII激辯中國經濟大勢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7日 11:05 證券時報

    2004年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剛公布,高盛、花旗環球等5家QFII的首席經濟學家就在第一時間作出了解讀報告。專家們對明年經濟形勢的看法不一,對政策緊縮力度預期也不同,但均認為,短期中國已擺脫了通貨膨脹壓力,近期出臺緊縮政策的可能性較小。

    短期無通脹之憂

    “中國通脹風險已經過去。”花旗環球金融(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稱,花旗環球已將2005年CPI預測值從此前的4.5%下調至3.5%。而高盛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則表示,去年12月通脹的三大指標均出現下降,預計CPI增速在未來數月將持續保持溫和態勢。她稱,預計2005年CPI增速約為2.6%。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稱,去年12月份的CPI增長率為2.4%,較市場預期的2.5%增速略低。主要原因在于糧食價格的進一步下滑和原材料價格增速受到抑制。他說,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價格上漲刺激農民提高產量,而供應量的增加又反過來導致農產品價格回落,這也限制了CPI的增幅。預計今年上半年CPI平均增速約為2.2%,全年平均增速將從去年的3.9%降至2.8%。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則認為,盡管目前的通脹水平沒有出現惡化跡象,但通脹也可能面臨反彈,他預計今年的CPI年增長率將達到5%。

    經濟增長一定會放緩?

    對于去年9.5%的GDP增長率,專家們均表示超越了市場預期。陶冬稱,此次反彈在去年11月份就已顯露征兆。事實上,中國政府去年9、10月份在松動信貸緊縮政策的時候,就已經將經濟增速反彈的因素考慮在內,但反彈的幅度仍可能超過了預期。

    專家們大多預測今年GDP增速將放緩。梁紅表示,盡管國內需求和個人消費均呈增長勢頭,但預計今年一季度,經濟強勢增長的動力將趨緩。高盛認為今年中國GDP增速將約為8.1%,影響中國GDP增速的主要風險來自于美元貶值對出口部門帶來的負面影響。

    馬駿認為,去年高增長的動力來自強勁的出口,但造成這種高增長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的投機行為,今年這種因素可能會消退;同時,受西方國家經濟可能減速的影響,中國今年的出口增速預計會減速。

    美林(亞太)有限公司中國研究業務主管兼中國股市策略師鄭杏娟則是樂觀派。他說,去年底數據顯示雖然投資規模繼續下滑,但消費已回升,而凈出口對GDP的增長有正值的貢獻。以實際增長計算,2004年消費開支的增長率可能接近9%,她相信去年底強勁的增長勢頭預示:人們關于中國2005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很可能要上調。

    2005年政策面有多緊?

    經濟增速超預期,市場普遍關心2005年是否仍面臨緊縮的政策環境。

    梁紅稱,2004年通脹壓力顯著緩和,這暗示著近期不會有出臺緊縮行政政策和升息的壓力。馬駿表示,日前的經濟數據并不暗示政府會采取比輕微加息更為緊縮的調控工具,政策決策者將考慮到下降的CPI指標和減速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糧價也進一步下滑。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2005年中國政府出臺顯著的貨幣緊縮政策的可能性較小,預期今年的升息幅度不會超過50個基點。

    鄭杏娟表示,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有可能將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但重大的收緊銀根新舉措很可能會暫緩推出,直到2005年第二季物價再度加速上升之時才可能會施行。

    而黃益平和陶冬兩人的判斷則相對不那么樂觀。黃益平稱,從去年數據看,中國正在逐步實現軟著陸,但政府仍需采取進一步的貨幣緊縮政策和進行匯率政策的改革。陶冬則表示,經濟數據不會對宏觀政策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因此短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從中期來看,經濟加速會對瓶頸部門帶來壓力,因此,在今年二季度或上半年很可能還會出現第二輪宏觀調控,預計此次調控仍將采用加息和行政干預的雞尾酒療法,預計今年全年升息幅度約為200-300個基點。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QFII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年春運
中國女將征戰百年澳網
關注2005考研
萬眾矚目央視春節晚會
第12屆中歌榜揭曉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慈禧曾孫口述實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