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來的短短25天,已經有7家上市公司的8名高管涉案。這些案件暴露出一個突出問題,即涉案公司內控制度形同虛設,內控反而成為內部人控制。
開開實業前總經理張晨已攜款潛逃,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張晨在擔任開開實業總經理長達兩年多的時間里,利用上市公司與自己控制的企業之間進行大量關聯交易,并從中大肆牟利。
難道這些關聯交易極為隱蔽,很難發現?顯然不是,因為我們在短短幾天的采訪中就輕而易舉掌握了這些關聯交易的證據。那為什么公司董事會以及其他高管在審議以及執行上述交易時,不聞不問?對于公司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大量疑點,公司相關人員為何不予理睬?甚至在張晨事件曝光后,上市公司為何仍不積極主動調查核實潛在損失情況?諸多為何,不得不令人對公司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產生懷疑。
讓人不解的是,三毛派神董事會只是在前董事長張晨潛逃后,才想起聽取公司總經理與財務負責人的調查報告。此類措施若早實施,三毛派神又怎么會為張晨事件所累。
東北高速事件則更令人匪夷所思。1月13日公司董事長張曉光被刑拘,上市公司次日便稱,公司存在銀行的3億元巨款不翼而飛。從目前情況看,巨款失蹤與董事長被刑拘很可能存在直接關系。雖然現在還無法確認這3億元巨額存款究竟是被什么人以什么樣的手段提走,但我們至少可以從中看出,東北高速在資金賬戶管理方面存在巨大漏洞。
應該說,近年來監管部門在上市公司內控制度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規定與指引,而上市公司也大多為此設定了相關制度。這些規定和制度應該說既有效,也很有操作性。但從目前上市公司高管人員頻頻涉案的情況看,不少上市公司的內控制度只是在應付檢查,公司一把手說了算,恣意妄為的情況仍然普遍。
面對一樁樁令人觸目驚心的違法違規事件,我們不禁要問,在這些上市公司中,董事會為何變成一言堂?本應監督經理層、防止內部人控制的獨立董事的獨立精神何在?以監督和糾正董事、經理違法違規行為作為本職工作的監事會為何成了橡皮圖章?理應審慎調查的中介機構又如何變為走過場?對上市公司進行外部監管的相關部門又為什么如此遲鈍與麻木?
我們期待著回答,更期待著上市公司內控機制不再成為擺設。據《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