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04:農業經濟呈現近十年來最好局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6日 16: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2004年,湖北農業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出臺一系列強有力的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擴大糧食生產,不斷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推進結構調整,不斷搞活農村經濟。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實施糧食直補,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受國際國內市場環境影響,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價格大幅度上揚,加上氣候環境風調雨順,農業經濟呈現近十年來最好局面。
一、農業生產快速增長 2004年,湖北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1031.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為近十年來農業發展少有的高速度。 (一)糧棉油全面增長。 在中央及省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直接推動下,農民的糧食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有力恢復。2004年我省糧食總產量2100.12萬噸,比上年增產179.10萬噸,增長9.3%,一舉扭轉糧食產量自1998年以來連續下降局面。分季節看,夏糧、早稻、秋糧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夏糧產量271.24萬噸,比上年增長15.59萬噸,增長6.1%;早稻產量為198.52萬噸,增加36.17萬噸,增長22.3%;秋糧產量1630.36萬噸,增加127.34萬噸,增長8.5%。 棉花產量達到39.54萬噸,與上年相比增長21.7%,為近十年來最高增幅。 油料產量達到314.38萬噸,比去年增加41.66萬噸,增長15.3%,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二)林業生產有所調整。 由于國家退耕還林計劃大幅調減,同時啟動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2004年全省造林面積下降41.8%,為185.63千公頃。但成幼林撫作面積和竹木采伐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成林撫作面積369.77千公頃,增長4.5%,幼林撫作面積403.82千公頃,增長13.7%。木材采伐量達到126.54萬立方米,增長12.8%。 (三)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 2004年,我省畜牧業雖然遭遇突如其來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襲擊及飼料價格急劇上漲的沖擊,但全省上下一方面積極做好以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為重點的動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方面努力推進畜禽養殖小區建設,積極支持畜產品龍頭加工企業的發展,同時畜產品的價格持續走高,保持了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勢頭。全年生豬出欄3147.84萬頭,增長4.7%,羊出欄365.76萬只,增長10.9%。家禽出籠35514.31萬只,增長1.1%,肉類總產量325.62萬噸,增長5.5%,禽蛋產量118.11萬噸,增長0.6%。 (四)漁業生產優質高效。 湖北漁業一方面不斷推進品質結構的調整,增大名特優品種的投放,另一方面不斷推進養殖方式的調整,擴大精養面積,使湖北漁業走上優勢高效的發展道路。2004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首次突破300萬噸,達到301.94萬噸,比上年增長5.3%,為歷史最高水平。 二、農民收入增長走出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 2004年湖北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897元,比上年增加330元,漲幅達到13%,為1997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一舉走出近8年來低速徘徊的局面。主要特點:一是農民第一產業收入大幅度增長成為農民增收的最大亮點。二是農民工資性收入繼續保持穩步增長。三是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的實惠為農民收入的增長錦上添花。 三、農產品市場價格全面攀升,為農民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2004年農產品價格在去年高位運行的狀況下繼續全面攀升,也是成為促進農業快速發展、農民收入大幅提高的關鍵因素。今年全省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達到121.66,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4.7個百分點。 此次農產品市場價格回暖主要呈現四個特點,一是漲幅高:農林牧漁四業產品,除林產品外,其他行業產品綜合價格均比上年上漲10%以上,其中農產品平均價格上漲19.6%,畜產品平均價格上漲28.2%,水產品平均價格上漲13.7%。二是范圍廣:主要農產品除棉花外,幾乎全部上漲,其中稻谷上漲38.9%,小麥上漲50.1%,玉米上漲23.6%,油菜上漲18.0%,蔬菜上漲6.2%,生豬上漲33.2%,家禽上漲13.3%,禽蛋上漲14.1%,水產品上漲13.7%。三是時間久:此次價格上漲是在自上年7月農產品價格逐步回暖的情況下繼續攀升,不斷上揚的時間持續達6個季度。四是增收多:據測算,2004年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民從第一產業增收的貢獻率達到70%左右,特別是糧食主產區農民收入漲幅因糧價上漲和糧食補貼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四、結構調整有序進行 近幾年來,農業結構調整一直是唱響農業經濟工作的主旋律。2004年雖然國家為確保糧食安全將糧食生產的地位提高到相當的高度,湖北糧食種植面積也得到了較多的擴大,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但這并沒有影響農業結構調整的正常進行,湖北一方面按中央部署狠抓糧食生產,一方面對其他領域的結構調整也絲毫沒有松懈。農業產業布局日趨合理,農產品品質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調整正朝著健康有序的方面穩步推進。 (一)農業(種植業)經濟作物仍占據主導地位,農產品優質率不斷提高。 2004年,湖北糧食種植面積達到3712.4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39.63千公頃,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達51.8%,雖然比上年上升了1.9個百分點,但與1997年相比,仍下降了12個百分點。從農業(種植業)產值構成看:糧食作物產值占農業(種植業)產值的比重為32.7%,僅比上年上升了1.9個百分點,農業(種植業)以經濟作物為主的總體格局并沒受到影響。與此同時,湖北主要農產品品質也正一步步得到改觀,目前,湖北稻谷良種面積已達到95%以上,小麥良種面積達到95%以上,棉花良種面積達到94%以上,油料良種面積達到93%以上。 (二)畜牧業“圍繞優質抓調整,形成規模增效益”,形成了豬、牛、羊、禽、蛋、奶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2004年,湖北畜牧業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產品結構、品質結構和養殖結構的三向調整。產品結構上,在穩定生豬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禽蛋及草食動物的飼養,今年雖然遭遇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襲擊,但仍保持了家禽和禽蛋的增長。從畜牧業產值構成看,生豬比重由1997年的60.8%下降到2004年的56.0%,而牛、羊、禽、蛋及其他畜產品的比重由1997年的39.2%上升到44.0%;品質結構上,湖北生豬繼續施行三元雜交工程。目前生豬三元化比重已達55%以上。牛羊“一推三改”和家禽、禽蛋“土化工程”進展順利;養殖結構上,湖北畜牧業積極推進畜禽養殖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畜禽養殖小區,呈現規模效益。目前全省畜禽養殖小區已達412個。湖北畜牧業已經形成了生豬穩步增長,牛羊禽蛋奶齊頭并進,品質不斷優化,養殖方式不斷進步的大好局面。 (三)漁業走上優勢高效之路,名特優水產品養殖迅猛發展。 2004年,湖北漁業圍繞市場抓調整,大力發展名特優水養殖,努力培養水產品精品。全省放養黃鱔、黃顙、河蟹、蝦類、鱖魚、銀魚、鱘魚、泥鰍、珍珠、龜鱉等名特優品種面積達到600萬畝,比上年增加115萬畝,增長23.7%,各名優特優產品均比上年增長10%以上,極大地滿足了市場需求。 五、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 湖北自1997年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以來,經過不懈努力,逐步從起步到成熟并走向壯大。農業產業化的經營組織越來越完善,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力越來越明顯,各具特色的支柱產業越來越成形,精品名牌的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強,為農業帶來的效益也越來越明顯。 (一)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日益擴展。 目前,湖北全省與農民建立一定利益聯結關系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已達到8342個,其中龍頭企業帶動型經營組織2824個,中介組織帶動型3475個,專業市場帶動型734個。 (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日益壯大。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湖北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達到106家。其中年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69家,占總數的65%。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31家,占總數的29%。年產值6億元以上的12家,占總數的11%。國家級龍頭企業有22家。龍頭企業總數在全國排第10位。目前,全省龍頭企業固定資產總額達430多億元,銷售收入達560億元,創利潤49億元,上交稅金20億元,一批“農”字號企業由過去的“小作坊”變成“大集團”,由“小賣買”變成大產業。 (三)特色產業日益成形。 全省目前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地總面積達3800多萬畝,各具特色的專業化生產區域日益成形。如江漢平原的生豬、水產和糧、棉、油、林木加工,鄂北崗地的糧食、飼料加工,鄂東南和鄂東北的楠竹、苧麻、桂花、繭絲、板栗,鄂西山區的茶葉、水果、藥材,武漢等大中城市郊區的蔬菜、奶業、花卉已形成區域特色。 (四)精品名牌競爭力日益增強。 我省近幾年涌現了不少農產品的精品名牌,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湖北有75個產品獲名牌稱號,居全國第5位。目前“橋米”、“荊珍雪”、“天潤”、“潤珠”等大米品牌,“天頤”、“玉樹”、“洪森”等油脂品牌,“雙柳”、“大自然”、“長友”等蔬菜品牌均在國內市場上有上乘表現。 六、當前湖北農業發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盡管今年湖北農業實現了增加值和農民收入的全面快速增長,農業的生產環境得到了較大改觀,農民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大提高,但我們仍應當清醒的認識到2004年農業的大好形勢是“政策好、價格優、天幫忙、人努力”四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從長遠看,政策扶持的空間越來越有限,農產品市場價格繼續上升的余地也越來越狹窄,氣候環境更是難以預料,湖北農業要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 (一)農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 農民收入的增長要獲得歷史性的突破,如果僅僅局限于農業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使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從根本上離開土地,離開第一產業,轉移到二、三產業中,真正做到減少農民,農民收入的增長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觀。2004年,湖北農村從業人員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為1140.16萬人,雖然比上年減少4.42萬人,但其占整個農村從業人員的比重仍高達59.6%。同時農民收入的增長,也主要依賴于第一產業。2004年湖北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第一產業純收入比重高達63.9%,可見農村二、三產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區域經濟的工業化水平不高,仍將是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根本矛盾。 (二)鄉村債務沉重,成為束縛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因素。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一步步深入,我省村級債務化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鎖定債權債務,防止新的債務產生,對老債進行了核定,但應看到,化解債務仍沒有實質性進展。據調查,全省大部分村均有負債,少的十多萬元,多的達上百萬元,有的縣市村負債面達99%,而且目前還沒有一條化解鄉村債務的有效途徑。鄉村集體經濟不強,沒有資金來源,農業的投資主體受到削弱,而且債主時常上門追債,農業要想依靠鄉村自身改善基礎設施,增加農業投入、挖掘農業潛力已變得越來越困難,鄉村債務已越來越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因素。 (三)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問題積重難返。 湖北省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大部分為上世紀70年代修建,年久失修,嚴重老化,有的完全損毀不能使用,有的勉強可用但其維護成本極高,有的排灌設施不配套,有的重建輕管,而且鄉村兩級無錢維修加固。據調查,全省灌排體系中,機電設備老化率在60%以上,渠道建設物老化率在40%以上,農業基礎設施的薄弱已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