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QFII買你公司的股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6日 10:38 上海證券報 | |||||||||
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的羅伯特·加德納為湯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兼資本市場信息總監。湯臣集團目前為45個國家超過4500家上市公司及金融專業人員提供金融市場信息,以及與股權及市場活動有關的咨詢服務。加德納則在過去的八年里一直從事著所謂"鎖定機構資金"的工作,即幫助眾多的上市公司了解自己的股東構成,尋覓最可能對公司股票感興趣的機構投資者,協助公司和機構投資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對于海外機構投資者的"品味"和"個性",他顯然有更多的發言權。就上市公司如何獲得海外機構資金的青睞,他更有獨到
記者:有觀點認為當前可選擇的投資對象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QFII持倉的數量,您如何看這一問題? 羅伯特·加德納:應該說可選擇的投資對象相對有限是影響QFII持倉量的一個因素。但人們必須了解QFII對市場整體趨勢的判斷也會影響其具體投資品種的選擇。比如QFII對可轉債的集中持有實際上反映了QFII對內地股市整體仍然處于弱勢的判斷,這應該是一種正常的市場防御手段,并不意味著QFII不看好中國內地公司的發展前景。 記者:那么,如何協調QFII急于投資中國的高漲熱情和可選擇的投資品種有限之間的矛盾呢? 羅伯特·加德納: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為經濟不景氣,歐美股市在近年來雖然有所恢復,但和網絡股熱潮的高點相比還有很遠的距離,海外機構投資者在這些市場上的操作并不容易。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卻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海外機構投資者都急于要進入中國股市去分享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收益,就是所謂的"中國溢價"。在幾年前,如果一個海外機構的組合里有中國的投資產品,那是一個新聞。但現在的情況是,任何一個主要的海外機構現在的投資組合如果沒有中國的投資產品,那才是一個新聞。 中國不缺乏優秀的公司,問題的關鍵在于一家公司的"中國溢價"是否能被QFII了解和認可,這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溝通問題。如果從這一角度看,真正需要采取主動的并不是QFII,而是中國內地上市公司。 記者: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您可以具體解釋一下嗎? 羅伯特·加德納:作為一家中國內地的上市公司,與其花時間抱怨QFII為什么不買自己的股票,還不如主動去了解QFII愿意買什么樣的股票,去了解公司需要作出怎樣的改變才能符合QFII的投資標準,但公司可以做的還遠不止這些。 在歐美市場上,一家優秀的上市公司甚至已經不僅僅是被動適應投資者的要求,而是要主動出擊。我們不僅要知道現在誰持有公司的股票,更要知道未來誰更可能投資公司的股票,再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在這些機構投資者身上,向他們說明公司的價值,爭取讓公司股票取得他們的青睞,我認為這應該是中國企業努力的另一個方向。 我們必須承認海外機構投資者對中國內地上市公司特別是中小公司的認識需要時間,因此如果一家公司認為自己能夠分享到中國經濟帶來的巨大好處,你應該采取主動讓海外機構了解這一點。也許你目前的業績并不出眾,但對于急于分享"中國溢價"的QFII而言,這樣的溝通仍然足以產生關鍵的影響力。 記者:您是說中國內地的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自己的主動出擊改變QFII的決定? 羅伯特·加德納:是的。QFII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但同時注重靈活性,這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中國公司獲得QFII的青睞。 歐美機構投資者是非常多元化的,不同種類的基金在投資組合上具有不同的特色,基金經理可以根據投資者的要求進行流動性和成長性的不同搭配,因此他們會對更多不同特色的公司感興趣。如果我們觀察2004年半年報的數據,QFII選擇的相當數量的個股流通股本規模在6000萬股至3億股之間,這和其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集中投資指數權重股的特點有了明顯的變化。我認為,股本規模的適中體現出QFII既注重長遠的價值成長,也注重對短期收益的追求,反映出QFII的選擇正在逐步走向多元化。 需要注意的是,QFII對"中國溢價"的認識還在進一步深化。特別是QFII出現在2004年上半年每股收益0.021元的廈華電子(資訊 行情 論壇)和2004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0.096元的北新建材(資訊 行情 論壇)的大股東名單中,這說明海外機構投資者對中國內地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挖掘正在繼續向深入發展。 記者:具體來說,中國內地上市公司如何去了解和吸引海外機構投資者呢? 羅伯特·加德納:你需要有專業的機構來幫助你,需要金融營銷的技巧,但更需要走出去和你的投資者面對面地交流。只有讓投資者充分了解你的公司,公司的價值才能在股市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根據我們的統計,在美國有56%的CEO會到海外和投資者交流,有30%的CEO和CFO每年有25天以上的時間用于到海外和投資者交流,37%的公司每季度都會和企業的前25名股東聯絡,39%的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負責人每年都會到歐洲和股東見面,84%的公司會在公司總部舉行與分析師的見面會。就這方面而言,中國內地的上市公司還需要更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