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行的海外投資策略能解決國家外匯儲備過高的問題,同時減少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但是,有專家提醒中國政府應當嚴肅考慮經濟發展是否就一定得向海外投資這個問題
上個月,寧夏工商部門下發了名為“引領寧夏企業抓住機遇,迅速走出國門”的文件。盡管已經考慮到進入國際市場的風險,也了解先前進軍海外市場的寧夏企業大部分已瀕臨
破產的事實,領導們還是對他們走出國門這步棋充滿信心,認為不久的將來就可以撥開云霧見月明。
這種百折不撓、“向海外發展就是硬道理”的精神并非僅為寧夏所有,而是目前整個中國的普遍現象。這招“走出國門”激勵著國內所有企業,無論規模大小,紛紛海外投資。據海外媒體報道,僅去年11月份,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共計18億美元,其中90%的資金來自于國有企業。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投資海外的戰略的確對中國奏效。如今中國通過出口,以及吸引國外投資者所獲得的資金已經達到飽和狀態,導致一些產業投資泡沫的產生。一些投資商認為,美元持續貶值、中國經濟強勁增長、外匯儲備上升這幾個因素共同作用下,人民幣遲早會升值。如今中國推行的海外投資策略正好能解決國家外匯儲備過高的問題,同時減少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經濟學家們擔心,由于急于海外投資,國有企業在進行類似交易時未做好長遠打算。去年,中國電視制造商TCL并購法國Thomson公司電視業務之后,第三個季度利潤暴跌69%。無獨有偶,聯想為在競爭激烈的國有電子市場保持穩固發展態勢,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然而,就在交易宣布結束當月,聯想股價就下跌21%。不少人提出質疑,聯想并購持續虧損長達3年半之久,累計虧損近10億美元的IBM個人電腦業務是否乃明智之舉。
上海世界經濟觀察研究院院長馬曉野提出,中國政府應當嚴肅考慮經濟發展是否就一定得向海外投資這個問題。而他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日益嚴重,資金充裕的日本公司迅速掀起了并購美國企業的狂潮,然而經濟泡沫破滅后,原先高額的利潤投資全部打了水漂。馬曉野對先前的歷史是否會在中國重演深表憂心。“我們不想最后像日本那樣慘淡收場。”馬曉野說,“有時候‘安守國門’未必不是萬全之策。”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1月26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