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詹姆斯·沃爾芬森將卸下他擔任了十年的世界銀行行長一職,屆時,他無疑會被看成是自羅伯特·麥克納馬拉之后這一位置上的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就在幾年前,世界銀行還處于反全球化聲浪的包圍之中,而現在,它在世界許多地方都大受歡迎。沃爾芬森在改變世界銀行形象的同時,也改變了他自己———完成了從一個投資銀行家到對貧困國家提供援助的領頭人的轉變。
沃爾芬森做過的最好的決定,莫過于注意到冷戰結束之后,再也沒有什么理由讓西方援助機構繼續無償資助第三世界國家。遺憾的是,沃爾芬森的決定并不總那么成功。其中一個敗筆就是讓世界銀行過于隨波逐流,從小額信貸到世界銀行的發展戰略都是如此。事實上,世界銀行幾年來不停地在各種事務中轉變態度,已經讓人們無法確定它的立場。
過去,世界銀行從未在“制約性”問題(作為貸款先決條件)上有過強硬態度,可是現在,情況有所不同了。無論人們是否愿意承認,大部分非洲國家居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獲得獨立后一直處于貧困狀態。這些國家的人相信世界銀行能引導他們建立統治秩序。雖然世界銀行對如何扶貧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但一些高層人物堅持,在通往發展的路上,并非人人生而平等。
除了改進工作之外,世界銀行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必須找到一條穩固的財務道路。隨著各種私人投資機構大量涌現,世界銀行的財務結構顯得有些落伍。
世界銀行的下任主席必須謀求一個方法,來穩固銀行的財務結構。如果能從富有國家那里獲得1000億美元捐贈基金,就再理想不過了。總之,在全球絕大多數人都并不富裕的今天,作為全球反貧困巨頭,世行不可能得到全“優”的評價,但它對全球反貧困所作的貢獻毋庸置疑。無論如何,沃爾芬森將留給他的繼任者一個比十年前強得多的世界銀行。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1月26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