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強烈地震并引發的海嘯,給部分亞洲國家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亞洲開發銀行認為,這場災難對受災國家和地區經濟整體發展的影響有限。
亞洲開發銀行行長千野忠男說,由于受災國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此次海嘯對這些國家經濟的影響程度也各異。他認為,這次災難主要沖擊了受災國的旅游業、漁業和農業,對地
區整體經濟影響不大。
千野忠男說,在各受災國中,預計印度尼西亞今年和明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幅度將下降0.2個百分點;泰國政府也將200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率從災前的7%下調為5.7%。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由于國土面積小、經濟結構中旅游和農業分量較重,加之原有財政赤字大,經濟將受到更大的影響。
關于地震海嘯給地區經濟與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千野忠男認為,這次災難造成貧困人口新增200萬,這對亞洲國家的減貧工作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它可能帶來更為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人口健康水平下降和社會環境惡化等問題。因此,他認為,受災國和國際社會應該加大扶貧力度,避免海嘯帶來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
亞行的經濟學家認為,此次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沿海,而非經濟活動和產業集中的地區。如受災最為嚴重的印度尼西亞亞齊省的產值在該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只占2%,其資源主要是尚未開發的天然氣和石油,不會受此次災難的影響。泰國受災的南部沿海6個府年生產總值為20億美元,在全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只占1.3%。亞行經濟學家還認為,災難后,東南亞和南亞的旅游業短期內會出現低潮,但不會從此一蹶不振。除了受災的沿海和島嶼之外,這一地區的大部分旅游資源完好無損,游客總量預計不會大幅度減少,只是旅游目的地會有所改變。在受災地區,旅游服務和設施也有望很快重建。另外,地震和海嘯與非典等流行病可能會造成長期影響不同,不會遺留不確定因素,除非有流行病在災區暴發。因此,配合有效的重建和推廣措施,游客信心在不久的將來即會恢復。
亞行專家還指出,此次受災的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在過去3年中都保持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財政狀況有所改善,外匯儲備充足,有能力承受災難對經濟的沖擊。此外,國際社會承諾的救災和重建捐款達到50億美元以上,到位資金也已經接近10億美元,災后重建項目也將引入投資,這將不同程度地帶動當地建材工業和市場的增長。
(信息來源:駐菲律賓經商參處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