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業投資2004年年度報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5日 13:30 上海證券報 | |||||||||
2004年,中國創業投資延續了2003年以來的回暖趨勢,投資更為活躍,并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投資額總計12.6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投資案例數量較2003年增加43%,投資金額上升28%,中國創投業已經進入一個全面復蘇和加速發展的時期 年度回顧
2004:年度投資額首破10億美元大關 2004年,中國創業投資延續了2003年以來的回暖趨勢,投資更為活躍,并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據清科創業投資研究中心最新統計數據,中外創投機構在2004年共對253家大陸及大陸相關企業進行了投資,投資額總計12.6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投資案例數量較2003年增加43%,投資金額上升28%,中國創投業已經進入一個全面復蘇和加速發展的時期。 IC貢獻三成以上投資,傳統行業受到追捧 2004年,IC行業得到了創業資本最多的青睞,以4.24億美元的總投資額位居各行業榜首。作為2004年的最大熱點,IC行業所獲投資的分布和2003年有顯著不同。相較于2003年投資集中于IC制造和IC設計,2004年的投資主要集中在IC設計領域,該領域在2004年取得超乎尋常的快速發展,有超過30家IC設計企業獲得總計3.46億美元的投資,包括華平對大唐微電子7000萬美元的注資和新進半導體獲得的5000萬美元的投資。而2003年只有6家IC設計企業獲得總計4220萬美元的投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IC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成熟,其產業鏈的相關領域都受到了關注,2004年在IC設備制造領域和IC測試與封裝領域均有企業獲得投資。清科創業投資研究中心認為,2004年中芯國際和華潤上華的相繼上市以及其身后投資人獲得的巨大回報,對IC領域投資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傳統行業在2004年成為創業投資的另一大熱點,有30家傳統產業的企業獲得總計1.78億美元的投資,投資案例數量位居第三位,比2003年增加6家,投資額位居第二位,接近2003年的三倍。傳統行業的投資相對分散,制造業仍然是傳統行業中最受關注的領域,化工、農業和消費品領域也獲得一定的投資。此外,消費品領域值得一提的是英聯投資對寧夏紅1000萬美元的投資,這也是繼2003年華平投資浙江卡森之后在消費品領域的又一大投資案例。實際上,消費品驅動的投資也正是全球創業投資在2004年的特點之一。 中后期投資仍居主導,地域分布上海穩坐第一 盡管2004年的第三季度中,早期項目投資數量曾有短暫的上升。但就全年來看,2004年的投資仍然以中后期投資為主。就投資案例數量看,成長期最受青睞,以88個案例占據第一位;但若以投資金額看,擴張期獲得了最多的投資,超過4億美元,占總投資金額的34%。 從投資區域看,2004年的投資仍集中在經濟發達的三個大區:北京及周邊地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就省份/直轄市而言,上海和北京的優勢十分明顯。上海是2004年創業投資最熱的地區,無論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額都高居榜首。北京在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額上都排在第二位。其他獲投資較多的地區包括深圳、山東、廣東(不含深圳)、黑龍江、浙江和江蘇。 退出收獲頗豐,募資表現平平 2004年,中國創業投資在退出上取得可喜的進展。調查范圍內有60家創業投資機構實現總額為8.02億美元的退出。實現退出的創投機構數量及被退出的企業數量都較2003年有大幅度的增加,退出金額則接近2003年的4倍。股權轉讓仍是創業投資機構最多采用的退出方式,有約一半的退出是通過股權轉讓實現。同時,通過IPO實現的退出較2003年明顯增多。2004年中芯國際、盛大網絡、掌上靈通、51job等一大批企業海外上市為其身后的創投機構實現獲利退出創造了條件。 2004年,有21家創投機構成功募集到資金,新募可投資于中國大陸的資金總額為6.99億美元,盡管募資金額較2003年略有增長,但成功募資的機構數卻較2003年減少7家。相對于投資和退出,2004年的募資仍然表現平平。但可以預見,投資和退出形勢的整體好轉將為創投機構未來募資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年展望 2005年:中國創投發展的十大趨勢 趨勢一:投資總量將繼續提升 2004年,中國創業投資總量達到了12.69億美元。展望2005年,中國的創投行業仍然醞釀著新的契機:美國主流的VC正加快對華投資的步伐;新技術熱點市場時機的逐步成熟,如3G、DTV等將帶來更廣泛的投資機會;這些都將構成2005年對中國創投行業的利好消息。我們的研究也顯示,盡管2004年前三季度的季度投資金額處于2004年來的平均位置,但是綜合考慮參與投資的創投機構數量、投資金額以及被投資企業數量三方面因素加權計算出的中國創業投資季度活力指數,卻在2004年中節節攀升,并在第四季度創下了2003年以來的新高,這集中體現了中國創投行業景氣程度的不斷提升。 此外,縱觀最近兩年的投資數據,我們注意到巨額案例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當季和年度的投資總量。例如2003年第三季度的中芯國際(VC部分約3億美元),2004年第一季度的阿里巴巴(8200萬美元)和大唐微電子(7200萬美元)等等。這些千萬級美元的案例占據著全年投資總量的很大一部分。這也使得近年來投資總量的隨機性增大。2004年在我們所統計的全部253個投資項目中,單筆投資金額在1000萬美元及以上的有32個,占全部投資數量的12.7%,但卻構成了2004年12.69億投資總量的65.8%。而單筆投資金額排名前20%的投資總量構成了2004年創業投資總量的76%左右。在這種情況下,2005年能否再出現類似的大(巨)額案例將是決定2005年投資總量是否能再上一個臺階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對于目前中國創投行業中堅力量的外資VC而言,一些制度因素如中國的金融體系改革、對創業投資優惠政策的出臺以及各種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仍將是2005年關注的焦點所在。不可否認,整個中國創投行業系統性風險的偏高將在無形中增加創業投資的機會成本。 綜合以上,我們認為2005年的中國創業投資仍然處于上升通道,在外資VC的沖擊下,2005年的年度投資總量有望較2004年再次出現大幅提升。我們對2005年中國創業投資的走勢依然持正評價的態度。 趨勢二:新進外資創投數量將繼續增加,并將顯著帶動中國創投業的增長 2004年,全球VC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到了中國。2004年3月中芯國際的上市將硅谷一些主流VC的身影浮出水面,如NEA,DCM等。作為近年來美國最為活躍的創投之一,NEA在進入中國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已經投資了1.5億美元。2004年有數家新進入中國并已經有投資記錄的硅谷VC,包括投資UUMe的AccelPartners以及投資新進半導體(BCD)的Granite Global Ventures, RedpointVentures和VenrockAssociates等。事實上,硅谷的主流創投機構除在美國本土保持對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熱度以外,已將其投資一部分重心轉移到中國和印度。我們認為,外資創投機構對中國創投行業不斷沖擊將在未來數年中構成提升整個中國創投行業的重要源動力之一。 2004年中硅谷高層代表團的兩次訪華則預示著硅谷的VC將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有所作為。6月份由SVB組織的硅谷代表團中包括了DCM,KleinerPerkins Caufield& Byers,NEA,SequoiaCapital等硅谷主流VC的合伙人;10月由ASVC組織的代表團再次訪問中國的北京與上海,并走訪了掌上靈通、宏力半導體、Sohu.com等有創投支持的企業。 據悉,歐洲久負盛名的創投機構3i也即將在上海設立辦公室,而此前3i在中國大陸已經多次與其他VC聯合投資過如華潤上華科技、大連海輝科技等。 此外,在2004年中,安捷倫科技(AgilentTechnologies)也通過LP出資的方式向宏碁創投的第三期基金IPFIII投資。至此,涉足中國創投行業的有限合伙人不僅包括思科系統、IBM、摩托羅拉、安捷倫科技、NTTDoCoMo、阿爾卡特等產業型投資人,還包括IFC、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由于通過LP的方式涉足中國創投行業所花的準備時間較長,鑒于對國內熱點行業投資機會把握的考慮,我們認為在2005中LP出資的方式將不構成外資涉足中國VC的主要方式。 預計2005年將在中國有所作為或初次嶄露頭角的VC包括NOKIA Ventures,Time WarnerInvestment,SVB,Unilever TechnologyVentures,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等。此外,隨著中國創投行業的不斷興盛,中東地區的投資機構是否能在2005年中涉足國內創投行業也同樣值得期待。 趨勢三:高新技術行業的投資將更為集中,新技術帶來新熱點 2004年中國創投行業的投資熱點無疑集中在IC設計和無線增值等廣義IT領域。IC領域全年共計40個案子,投資金額共計4.2億美元,占全年投資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IC設計環節占了87.1%。我們認為在2005年IC領域內的投資仍將有大量的機會,投資環節仍將集中于IC設計(fabless)領域。而具有創新色彩的無線增值服務也依然會成為創投機構關注的熱點領域。 在2005年中,新技術的應用將帶來更多的熱點投資領域,如3G、數字電視、以及基于寬帶的應用等。 趨勢四:非IT領域內的投資也將持續升溫 從過去兩年的趨勢看,盡管廣義IT領域仍代表著投資熱點,非IT領域內的投資機會卻同樣引人關注,包括傳統的制造業、服務業、新興媒體行業,具有消費升級概念的消費品以及教育行業等。我們可以看到分眾傳媒、聚眾傳媒、蒙牛乳業、寧夏紅等一些非IT領域內的經典案例。此外,本土創投所熱衷的非IT領域同樣存在著相當的機會,例如環保領域、新材料、新能源等等。 趨勢五:早期投資將增加,但仍以中后期投資為主 從清科第三季度調研的情況來看,早期(初創期)企業所獲的投資急劇增加,投資案例個數占全部投資數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從2004年全年的數據來看,早期投資的投資個數只占全部投資數量的15%左右,同比較2003年下降近10個百分點。我們認為,這可能是2004年前半年創投機構過多參與中后期投資(主要指成長期和擴展期)的結果。然而,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在國內從事中后期投資的競爭已越來越激烈,單筆案例的估值水平在被人為地不斷抬高。由于中后期企業的信息更加完備,希望參與的VC數量也會增多,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更為寬松的投資條款才有可能入股該企業。DollCapital Management(DCM)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曾經先后考察過5家國內的中后期企業,終因估值過高而放棄了原有的投資計劃,并相應地將自己的投資策略向早期型企業轉移。在第四季度中,凱雷集團也連續投資了兩家初創期企業,投資金額累計2700萬美元。我們認為,這些事實將可能成為2005年投資階段出現轉移的一個信號,盡管在2005年中后期投資仍將成為主導。對于早期投資而言,不僅競爭沒有中后期投資那般激烈,而且還可以帶來更豐厚的回報。從2004年成功募資的基金來看,很多是面向早期型企業的基金,如戈壁合伙人的戈壁基金、集富亞洲的JATF2、清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中華環保基金2004等等,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早期投資將在未來蓬勃的預測。隨之而來的將是初創企業數量的增加。 此外,對于新進入中國的外資VC而言,其投資方式上將出現兩極的格局,即一方面與其他創投機構聯合投資一些規模較大晚期型公司,例如中芯國際等;另一方面將投資一些與在華跨國公司業務有關聯的早期型公司,以及直接在創投機構的幫助下創建的公司,如2003年的尚陽科技、2004年的AMEC等。 此外,海外對沖基金參與晚期以及Pre-IPO階段的投資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趨勢六:募資活動依然活躍,業績出色的VC將搶占先機 2004年,有21家創投機構成功募資,新募可投資于中國大陸的資金總額約為6.99億美元,較2003年略有增長。整個中國創投行業景氣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新興熱點領域的不斷閃現將使得2005年募資的宏觀環境向好。對整個創投行業而言,2004年投資和退出的良好表現將更加增強LP出資的信心。而在2004年中表現出色的創投機構如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等將會在來年的募資中搶占先機。軟銀亞洲(SAIF)在過去的四年中取得了超過60%的凈IRR回報。 出于對整個行業向好以及國內具有品牌效應的創投機構正在浮出水面等事實的考慮,我們認為,至少對于2005年的上半年而言,創投基金的募資將略顯輕松。 趨勢七:有創投支持的海外IPO數量持續遞增 海外IPO報告的統計顯示,截至2004年12月22日,有創投支持的中國公司在海外市場實現IPO21個,籌資金額共計46.7億美元。隨著美國資本市場在2003年第三季度的復蘇,海外資本市場的大門再次向中國敞開,并為創投的退出提供了難得的契機。2003年歲末,攜程旅行網在NASDAQ的亮相揭開了2004年中國公司海外上市的序幕。2004年,中芯國際在紐約交易所的上市不僅帶來了18億美元的籌資額而位居紐約交易所年度第三大的IPO,也為其身后的一大批風險投資人投資的退出提供了渠道;盛大的成功上市及其良好的后市表現也必將為其風險投資機構軟銀亞洲帶來豐厚的收益;而51job.com、eLong和金融界的上市也將互聯網公司的上市再次推向高潮。2004年,退出的光環甚至勝過投資。 而隨著2005年的到來,在美國IPO市場持續活躍和國內成熟期及晚期有創投支持的公司不斷增多的背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會有更多有創投支持的IPO在海外資本市場亮相。其中寧夏紅、分眾傳媒、百度、展訊通信等公司的上市與否更是值得期待。而其他領先的本土創投,如上海聯創和山東高新投等,均有公司將在2005年登陸海外資本市場。其中山東高新投會有一家公司在2005年一季度在新加坡上市。2005年有創投支持的中國公司上市地點也有望由以往的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延伸至東京和倫敦。盡管如此,我們預計IPO的主戰場仍會集中在NASDAQ和中國香港主板兩個主要市場。新加坡市場由于在近期受到中國航油在原油期貨交易中遭受巨額虧損的影響,2005年對中國公司的市場反應可能會較為消極。 與此同時,更多的IPO帶來的將是同行業內更深的整合。2004年盛大利用上市融資屢次購并便是最好的佐證。而在2005年中,已經上市的公司如金融街(資訊 行情 論壇)、eLong等,以及將在2005年新上市的公司將利用籌集的資金展開更大規模的購并活動。 即將在海外上市公司的行業將集中在IC設計、網上服務和傳統行業中。 趨勢八:VC的外延將逐步擴大至PE和Buyout 創業投資業在中國歷經7年的發展,創業投資(VC)與私募基金(PE)之間的界線已開始變得模糊,而購并基金(Buyout)也大有興起之勢。比如HSBC成立面對亞洲的私募基金,鼎暉創投投資山水集團,高盛入股海王生物(資訊 行情 論壇),高盛和3i投資分眾傳媒,凱雷收購徐工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華平參與重組哈醫藥等等。我們認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資本,尤其是有創投背景的投資機構參與企業改制、并購以及大手筆地投資國內傳統行業的趨勢將在2005年中逐漸明朗。 趨勢九:本土創投將總體上處于相對萎縮的狀態 清科的研究顯示,2003以來本土與外資創投在投資金額的比例一直維持在1:3左右,這個差距將在2005年加劇。相對于外資創投的凌厲攻勢而言,本土創投將呈現萎縮的趨勢。調研顯示,2004年前三季度真正有活躍投資記錄的本土創投數量已十分有限,僅包括鼎暉投資、上海聯創、聯想投資、山東高新投等不超過10家的機構。盡管本土創投機構經艱辛后終于可以與外資VC一爭高低,但多數本土VC仍將滯后于外資VC的發展。國內創投機構是否能真正地走出困境,取決于具備全流通功能的創業板何時能推出,以及相關政策法規何時得以落實這兩個重要因素。因此,在2005年以至今后相當的一段時間之內,外資創投主導中國創投行業的格局不會改變。 趨勢十:退出,2005年創創投行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不可否認,退出環節是整個創投循環的落腳點所在。從全球的視角來看,正是由于2003年第二季度以來NASDAQ的反彈帶來大量有創投支持的IPO才使美國的創投行業得以復蘇,而中國創投行業的復蘇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2003年年末已來大量有創投支持的公司在海外市場上市所帶來的影響。2004年中,共有60家創業投資機構實現總額為8.02億美元的退出,實現退出的創投機構數量及被退出的企業數量都較2003年有較大幅度的增加,退出金額更是接近2003年的4倍。退出的表現不僅將決定2005年創投機構的收成,更將在中長期內直接影響到各創投機構下一輪的募資,并間接地影響到投資人的心態。中國創投行業已經積聚了大量可以退出的項目,而這些項目能否在2005年或者將來順利實現退出,也是決定創業投資行業能否在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關鍵的因素。 本版報告由本報與清科創業投資研究中心共同推出。 本版數據和結論主要來自Zero2ipo清科創業投資研究中心聯合多家創業投資協會進行的2004年中國創業投資年度調查和《Zero2ipo清科------2004年中國創業投資年度研究報告》。清科創業投資研究中心自2001年開始對中國創業投資進行年度全國范圍(含外資)調查與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