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4年5月底,經商務部批準或備案設立的境外中資企業共計7720家,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總金額達到330多億美元;境外投資擴展到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自我國提出“走出去”戰略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到發達國家尋求發展。如果說前20年“走出去”的著眼點較多地在于發揮中國資源開發型、加工和制造密集型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優勢,那么在今天,逐步轉變為著眼于技術、
生產能力和品牌,不少企業投資或收購或與外國企業合作主要是為了技術和品牌。主要經營方式是與境外的中小型企業進行技術合作。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走向發達國家,接軌前沿技術,而且正成為一個新的趨勢。
2004年4月中國華為集團公司在倫敦附近建立了歐洲中心,一下子將70多人的研發和營銷隊伍拉到英國發展;四川的國騰信息集團在2003年3月落戶劍橋大學創新園,將公司的一部分研究與開發工作從國內轉移到國外。華為與國騰的實踐體現著一種我國的科技企業走出去的勇氣,同時也說明部分中國企業已具備了一定的高新技術研發能力。
有關專家指出,加強與發達國家高科技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是提高中國高科技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企業將研發前移,甚至前移至競爭前的技術合作,把技術轉移建立在合作研發的基礎上,真正掌握具有原創性的關鍵技術,享有自主或共享知識產權,這對提高企業的科技素質和終端產品的附加值至關重要。當然,有關專家也提醒我國的科技企業,共同合作意味著共同投入,共同的風險,越是前沿技術,風險越大,收益也會越不穩定。
專家同時指出,科技型企業要走出去應考慮以下幾方面。首先,企業要有一定規模,因為前期投入較大。其次,企業要找準自己的優勢發展。第三,要找到適宜自身發展的周圍環境。建立中國科技企業的形象,參與和融合到目標國家的激烈競爭中去,是中國高新技術型企業將面臨的又一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