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不確定性比什么都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5日 10:17 證券時報 | |||||||||
新年伊始,市場再度上演了一出人們十分熟悉的悲喜劇,大盤在經歷連續下挫后,受降低印花稅政策的刺激而絕地反擊。籠罩在市場上空濃重的悲觀氣氛也得以暫時掃除。稅率減半,政府一年只是少收了幾十個億,投資者所得的實惠也僅于此。而且在目前這種較為低迷的市道中,交易成本對投資者交易行為的影響應該十分有限,然而“態度決定一切”,改善投資者預期的措施還是產生了積極反應。
去年初,國務院認識到股市持續下跌的負面影響,果斷地出臺了“國九條”,市場也在歷史性問題有望得到系統性解決的預期鼓舞下,掀起了一波大行情。但遺憾的是,“國九條”的有關精神其后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相反,在規則的反復修改之中,市場飽受預期反復不明之苦。以近期有關的非流通股轉讓規則為例,雖然其出臺的動機良好,但市場的反應最終還是大大出乎設計者的意料。 何以如此?在筆者看來,這種動機和效果的背離原因不外乎幾點。首先,該政策出臺是在解決股權分置總體原則和方案缺失前提下的局部嘗試。“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事。”回避核心矛盾,孤立地推進這一政策的結果可想而知。其次,決策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對于可能對市場造成重大影響的政策,要被市場接受,要么事先向市場進行充分咨詢,要么決策者中有熟知市場規律的成員。其實,只要稍稍對投資者行為和心理規律有所了解的話,是不難預測到它的市場反應的。在美國,掌握金融和財政重大決策權的官員除需具備深厚學術背景和嫻熟政治技巧,豐富的市場經驗亦不可或缺。我們雖不可能照搬美國模式,但密室之內無法制定好金融市場政策則是四海皆同的道理。此外,金融市場對信息的消化之強和傳播能力之快出乎一些人的想象。低估了這點,事件發展必然會出乎人們的預料。 前一段時間,不少媒體對有關存量發行的思路進行了報道。盡管該思路還在研究階段,但已經成為市場各方猜測和擔心的新的不確定因素。為了避免日后政策出臺時可能對市場產生的沖擊,實在有必要進行充分的咨詢和信息披露,將其不確定性降到最低,這樣才能樹立起投資者的信心。 股市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各種矛盾已充分暴露,股權分置現在已成為解開重重矛盾的核心之結。而市場近一年來反反復復與政策博弈的尷尬現實已將核心矛盾推上了臺面:能不能明確A股的含權實質,能不能妥善處理股權分置,已成為無法回避的問題。曾經鼓起投資者信心的“國九條”對此已作出了原則性規定:解決這一問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和發展。我們不否定近期有關的政策是解決股權分置努力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回避核心問題,試圖通過“外圍戰”來解決問題,其效果不難預測,其影響自然也不難預估。 市場反復下挫這一各方都不愿看到的局面已多次出現。出臺降稅等政策,雖可救市場于一時,實難救市場于萬一。要求得股市發展的長治久安,直面核心問題,尊重市場,改革決策機制,徹底降低政策預期的不確定性,才是唯一可行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