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銀行業搶灘內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4日 11:00 上海證券報 | |||||||||
CEPA為香港銀行業開拓內地市場創造新的空間。據悉,目前香港銀行業在內地擁有的營業性機構已占到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總數的四分之一 隨著中信嘉華上海分行日前正式開業,一直以深圳為主要據點的香港"二線"銀行開始出擊內地的金融重鎮------上海。盡管深知北上的直接目的絕非尋求與跨國大銀行的直接搶單,但CEPA框架下的政策優惠,還是讓中型香港銀行義無返顧地踏上了有
登陸 從時間上來說,本月18日正式開業的中信嘉華銀行上海分行算不得CEPA實施后登陸內地開設分行的第一。但僅憑"中信"的番號以及率先登陸上海這兩點,中信嘉華這一分行的設立還是吸引了眾多的眼球。 資料顯示,中信嘉華銀行有限公司為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信國際金融控股54%權益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持有。 為了更有效地利用中信公司在內地的網絡和優勢,把握中國加入世貿帶來的商機,中信嘉華在2002年2月宣布重組集團架構,重組成金融控股公司,統領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三項業務。同時,該行還于2002年2月與中信實業銀行簽訂合作意向書,建立長遠的全面業務合作關系。 2003年7月,香港與內地簽訂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為香港銀行業開拓內地市場創造新的空間。為了立即打入內地的外幣市場,并爭取更有利的策略性位置以享有CEPA帶來的益處,中信嘉華于2003年10月宣布,斥資約90萬美元(約699萬港元)收購中國國際財務有限公司(深圳)的全部股權,有關收購于2003年12月獲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同時,該行與中信實業銀行合作推出的"中信STAR"信用卡也于2003年底在內地面世,發揮了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的綜合優勢及品牌效應。 目前,深圳的中國國際財務已經遞交了人民幣業務的申請,等待批復,其由此也成為中信嘉華珠三角的主要業務據點,在上海分行開業后,將與之遙相呼應,構成了內地的兩大業務支點。據中信嘉華銀行執行副總裁兼中國業務主管萬紅介紹,新成立的上海分行將專注于建立長三角的企業和個人客戶的基礎。目前主要從事面向各類客戶的外幣業務,其中期目標則是在開業三年內取得穩定的業務增長,以便在2006年金融市場全面開放時,可以成功取得人民幣業務牌照,向內地企業及居民提供人民幣服務。 利好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實施后,在內地設立分行的港澳銀行總資產要求從200億美元降為60億美元,設立當地注冊機構的母行總資產要求也從100億美元降為60億美元。 此前,內地關于外資銀行設立分行的規定一直沿襲199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按照條例,"(到中國內地)設立外國銀行分行,申請者提出申請前1年年末總資產不少于200億美元。""香港、澳門和臺灣的金融機構在境內設立和營業的金融業務機構,比照適用本條例。 如以200億美元的尺度衡量,香港真正符合標準的華資銀行只有東亞銀行一家,其他香港本地銀行都將被排斥在內地市場之外,像如匯豐、渣打、恒生等在香港實力雄厚的銀行,其實都是有國際資本背景的國際銀行。 據悉,在總資產要求降低之后,香港有資格進入內地的銀行新增了8家:上海商業銀行,永亨銀行、永隆銀行、中信嘉華銀行、大新銀行、工銀亞洲、道亨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它們都成了CEPA的受惠者。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內地對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城市已達到13個,銀監會將優先考慮港澳銀行在這些城市開立分行并經營人民幣業務。有關人士透露,中國銀監會已批準5家本港銀行根據CEPA規定的優惠條件在內地設立分行,分別為永隆銀行設立深圳分行、上海商業銀行設立深圳分行、大新銀行設立深圳分行、永亨銀行設立上海分行、中信嘉華銀行設立上海分行。其中,香港永隆銀行成為CEPA實施后首家獲準在內地籌建分行的香港銀行。 遠景 截至目前,約九成總資產達到CEPA規定的香港銀行已獲準進入內地。與此同時,銀監會還按照CEPA規定的優惠條件批準了26家香港銀行內地分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申請。還有多家香港銀行早就在深圳設立了稱謂不同的辦事、代辦機構等,而CEPA的簽署,則為業務的拓展提供了更為廣泛的空間和法規依據。 銀行界人士表示,CEPA為推動兩地經貿關系的發展,為支持和促進香港銀行在內地開展業務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條件和措施,開拓內地市場已成為香港銀行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報道,目前,香港銀行在內地共擁有58家營業性機構,包括45家分行、10家支行,1家財務公司,2家合資銀行,約占在內地的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總數的四分之一,是分支機構數量最多的地區。此外,香港銀行在內地還設立了24家代表處。 中信嘉華銀行董事、總裁陳許多琳表示,CEPA將繼續為香港銀行業帶來了莫大商機,中信嘉華已制定了全面的中國業務發展藍圖,憑借中信公司在內地的優勢和網絡,未來銀行將繼續與中信旗下的金融機構多方面進行更緊密的合作,發揮中信品牌和協同效應,以提升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她毫不掩飾這份優勢:"憑借中信公司的龐大后盾,本行將比其他香港中型銀行更具競爭優勢。" 然而,并非所有的香港銀行都擁有這樣的先天優勢。分析人士指出,香港本土銀行缺乏規模優勢,其在內地的分行數目不多,沒有規模效應,無法與匯豐、花旗等大銀行相比。此外,國際銀行借收購香港中小銀行進軍內地的情形大量出現的機率也不大,因為大的銀行總資產都超過200億美元。 客觀地說,憑借CEPA政策待遇進軍內地的絕大部分香港銀行在市場全面開放后,其所仰仗的政策效應也將有所削弱,在整體外資銀行的競爭格局中,更持久的競爭力還在于銀行自身的規模和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