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日召開的北京市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北京市采取多項措施打造糧食安全長效機制,目前,保障糧食安全的構架基本形成。
北京市糧食局局長田鴻儒在會議上說,北京基本形成的糧食安全構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北京基本形成了開放式、多層次、主體多元化的糧食流通格局。北京市年消費原糧132億斤,其中,每天的口糧消費高達1000萬斤,過去這些糧食主要靠政府供應,現在靠遍布北京的600多個集貿市場和1500個超市提供。北京錦繡大地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等8家大型糧食批發市場年銷售成品糧37.4億斤,其中,大米的銷售量高達21.3億斤,除滿足北京14億斤的消費外,還銷往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等地,北京已經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糧油集散地。
其次,北京市擁有一套反應靈敏、傳遞迅速的糧食市場信息監測和預警系統;擁有相當于居民半年消費量的政府(市級)糧食儲備;還擁有一定規模的成品糧油儲備,這些足夠調控北京市場上的糧食價格。同時,在糧食的質量方面,還有一套包括工商、質檢、糧食、衛生等部門組成的糧食質量監控系統,能夠有效地防止不合格糧油產品流入北京市場,保證上市糧油質量。
再次,北京市還與產區糧食互建基地,聯辦市場,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區合作機制。采取“引糧進京”、“引廠進京”、“開展市級儲備糧代購代儲”、開設優質糧食進京“綠色通道”等多項措施,把產區的糧源、優秀的糧食經營者、糧食加工企業引進來,滿足北京多層次的糧食消費需求,實現糧食的供求平衡。
另外,為穩定糧食價格,北京市還建立了強有力的調控市場糧價的機制,設置三道防線:一是通過發布糧食供求和價格信息,引導糧食市場價格;二是通過市儲備糧適時吞吐,調節糧食市場價格;三是通過啟動《北京市糧食供給應急預案》,控制糧食市場價格。
(信息來源: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