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新政從“管資產”到“管股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2日 11:35 證券時報 | |||||||||
據悉,新年過后,上海市國資委欲將上海儀電控股持有的上海廣電集團19.43%的股權劃轉至上汽集團名下。上汽集團股份公司是上海趕在2004年的最后幾天成立的,同時成立的還有上港集團股份公司。在成立之后,上港和上汽集團所有經營性資產劃歸股份公司,集團公司將專門從事投資業務。 熟悉內情的專家說,隱藏在這一系列動作后面的,是上海國資
十年探索 國資改革出新政 上海國資改革思路的變化源于上海對國資改革的反思。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上海開始推行國資國企改革,當時的思路是“抓大放小,國退民進”,最大的動作是,上海的輕工、儀表、電子、紡織等行業的19家企業主管局翻牌成50多個國有大型控股集團(后整合成36個)。但弊端很快顯現,職工的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國資難保不流失,所謂的現代企業與老國企沒有太大區別,不具有核心競爭力,更無法擺脫國企固有的弊端。 去年3月23日,上海市委、市府首次聯合召開了國資國企工作會議。在這次會上,上海提出了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理想目標———爭取每重組一個企業,就帶動做強一個集團,做大一個產業,做響一個品牌;通過收購兼并,建立各種形式的戰略聯盟,推動產業集群式輸出,在全國乃至全球吸納有效資源,拓展市場,形成幾家國內領先、參與國際競爭、充分體現上海城市實力的跨國大企業和一大批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 與此同時,國資改革的方式也發生了轉變,一是國資要跨部門整合;二是改原先單個企業各自為政的改制為以提高資產集中度與競爭優勢為核心的行業整合;三是吸引其他資本進入,實現股權多元化,必要時國資甚至可以不控股。 在對上海國資改革目標解讀時,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建文說,顯然,新一輪國資改革目的很明確,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通過改革謀求發展。上海流通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汪亮認為,上海國資改革新思路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由過去“管資產”變為“管股權”。 集中整合 分類操作 2003年,上海國資委掛牌成立,30余家曾經屬于不同委辦管轄的大型國有集團歸到國資委,上海新一輪國資改革由此揭開帷幕。當時,上海6000億元國有資產分布在88個行業,在國家重點投資行業,每個行業平均投資額只有6400多萬元,五成以上的項目由三級以下的企業投資,資本回報率尚不及銀行一年期利率。上海新一輪國資改革的第一步,是將分散于各部門的國資按行業統一整合。 上海國資委掛牌的當年,首先將一百集團、華聯集團、友誼集團、物資集團4家國有大型商業企業合并成立百聯集團。 差不多同時進行的是旅游國資的整合,在錦江(集團)有限公司和新亞(集團)有限公司國有資產重組的基礎上組建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錦江系”下轄新雅股份、新錦江和國旅股份3家上市公司,重組中,錦江集團將酒店資產全部劃轉給新雅股份,并將其更名為“錦江酒店(資訊 行情 論壇)”,統一經營集團的酒店業務;集團旗下的客運與物流產業劃歸新錦江,并更名為“錦江投資(資訊 行情 論壇)”;而旅游產業則劃入國旅股份,更名為“錦江旅游”。以酒店業為例,新的錦江集團整合了原錦江、新亞、華亭等5大公司的品牌和資產優勢,加快全國布點速度,投資和管理的酒店從105家發展到141家,在國際酒店業的排名由完成重組時的57位上升到目前的35位。重組后,錦江集團注冊資本21億元人民幣,總資產規模達150億元,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旅游企業集團。去年,集團整體利潤同比翻了一番,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到目前為止,上海已對百聯、錦江、輕工控股、電氣、儀電控股、上汽集團、上港集團等多家大型企業集團進行了重組,但重組的方式各有特點。 輕工行業由于產品品種繁多、市場日益細分,那些機制靈活、技術創新力強的中小民營企業往往能取得優勢。為此,輕工集團果斷“分家”,將22家二級子公司、總值88億元資產整建制下放到6個區縣,這些子公司下放后,在投資決策、經營策略、管理人員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企業的活力,去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超過50%。 以上海電氣、上海儀電控股和上汽集團為代表的現代裝備工業企業由于專業化程度較高,原本就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而且產權關系較為清晰,改制和重組的難度就相對較小,因而在這些企業的改制上,是直接將經營性資產剝離,集團公司則專注于股權投資和管理。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和上汽集團也實施了類似的改制,集團完全從產業運營中退出,主要從事資本運作,逐步發展成為綜合性的投資公司。 對此,楊建文評論說,這是國資今后的發展方向,國資與國企要分開,也就是要“抓國資,放國企”,將來國資需要關心的是投向哪里,與誰合作,至于經營還是讓企業去做,國資就不必插手了,否則,經營管不過來,投資也管不好,根本不用提什么保值增值了。 吸引增量 適時推進 上海新一輪國資改革的第二步是通過國資產權的多元化,謀求增值的多種形式。 2004年初,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拿出核心產業約62億元凈資產,到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上市。當年3月2日,廣東珠江投資、福禧投資、汕頭明光投資3家民營企業和寶鋼集團、申能集團2家國有企業共同注資,與上海電氣集團一起合資成立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冊資本90.11億元,上海電氣集團則是第一大股東。與此相對應的是,今后上海在吸引外來資金時不一定非要國資控股,只要國資能夠實現增值就行。上海市長韓正曾公開表示,上海國資改革的目標是形成國資、民資、外資共榮共進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結合點。 作出這樣的決策同樣是曾經的教訓。上世紀90年代,上海一些大型國企曾與外資巨頭合資了一批企業,但合資不久國有股權逐步從合資企業中退出,典型的是巴斯夫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盡管合資之初,中方為股權比例與外方苦苦相戰,但1998年,開業僅兩年,中方股權就從當初的49%降到了9%,原因在于資金實力不強。中方無法像外方那樣承受長時間的虧損。上海新一輪國資改革集中資產后,總體資金實力和承受能力將大大提高,資本話語權相應提高。汪亮分析道,吸引外來資金共同投資參股,國資可以搭便車,畢竟那些外來資金更關心自己資產的保值增值,即使今后國資股權出售,也是溢價出售,比以前那種折價甩賣要強多了。 上海市國資委主任凌寶亨在“2004中國國際金融論壇”的一番話更為直接,“上海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推進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撐,在新的發展階段,上海國資改革將邁向更大規模的戰略重組,我們需要借助資本市場這個平臺。”由此可見,資本市場將是上海新一輪國資改革的重要平臺。近日,已有消息稱,上海電氣欲于今年3月赴港整體上市,融資總額達40億元,香港交易所已經將反饋意見發給了上海電氣集團。無獨有偶,在上汽集團股份成立之際,有關該公司整體赴海外上市的傳聞與消息也是不絕于耳,而在去年4月召開的上海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600104)股東大會上,上汽集團總裁胡茂元也承認,上汽集團考慮在兩年內整體上市。 不過,到目前為止,上海新一輪國資改革主要還是做了第一步。汪亮說,原因在于整合還沒有結束。“現在只不過是架構上的重組完成了,但內部的整合還需時間,畢竟原先各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管理文化和理念,這種磨合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上海這一輪國資改革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