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決:建行賠付儲戶“消失”的3442元
據新華社電 銀行卡從不離身,但是卡里的錢卻不翼而飛,虞先生知道自己上了盜碼器的套。讓他煩心的是,中國建設銀行的龍卡在中國銀行的自助銀行被盜,這“跨行被盜”到底應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日前,浦東新區法院就虞先生起訴建設銀行的儲蓄合同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建設銀行上海分行應給付原告虞先生借記卡內無端“消失”的3442元并支付
相應利息。
儲戶:在中行刷卡“中招”
案件的起因是這樣的。2003年5月的一天,虞先生因急用錢趕到中國銀行某分理處的自助銀行,門上有個裝置,上面寫著:“刷卡后請按密碼確認”。虞先生按提示刷卡并輸入密碼,但自助銀行的門并未打開。他不以為然,轉身離開。3個月后,虞先生發現這張建行龍卡內少了3442元。經查,6月8日,他的卡內被提取了現金3400元,并被扣手續費42元。公安機關偵查發現,2003年5月至8月,犯罪嫌疑人羅某、陳某先后在上海、湖北、浙江等地利用盜碼器,竊取了包括虞先生在內的23人銀行借記卡磁條信息及密碼,然后偽造銀行借記卡,通過銀行ATM機提取銀行存款累計11萬元。
建行:密碼泄露與己無關
虞先生將建設銀行上海分行告上了法庭。庭審中,虞先生提出,被告建設銀行上海分行作為一個金融機構,應當保障儲戶在交易場所的信息安全,F犯罪分子利用自助銀行管理上的疏漏騙取了銀行錢款造成原告財產損失,被告應返還其借記卡賬戶內減少的資金。而被告銀行代理人則辯稱,犯罪分子盜取虞先生錢款是事實,但虞先生是在中國銀行的自助銀行門禁上刷卡造成密碼泄露,建設銀行不可能對中國銀行的自助銀行進行管理,所以原告的資金損失與被告無關,應當由犯罪嫌疑人退賠。
法院:罪犯侵犯的是銀行利益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原告、被告之間系儲蓄合同關系,犯罪分子侵犯的是銀行的利益,并非儲戶的利益,銀行不得將其損失轉嫁于儲戶。本案中,被告建設銀行與中國銀行均為全國銀行卡聯合組織成員,建設銀行發行的龍卡是具有“銀聯”聯網標識的銀行卡,故在跨行交易中,建設銀行作為發卡行與中國銀行分理處之間應為代理關系。法院同時認為,自助銀行是社會先進技術的體現,銀行理應通過各種方法加強對自助銀行的風險防范,確保儲戶存款安全。而本案中,虞先生被盜取信息和密碼的自助銀行門禁處沒有使用說明和操作規范,也沒有概括性的風險提示,從而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雖然儲戶和銀行都具有保障交易安全的注意義務,但銀行相對而言更能控制和避免風險,其注意義務應高于儲戶。據此,被告建設銀行上海分行應賠償虞先生的卡內資金損失及相應利息。(夏天/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