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保障制度刺激了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1日 09:45 上海證券報 | |||||||||
2005年1月1日起,《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開始正式施行。半個多月過去了,保費的開繳未在保險業界產生很大波動,保險公司可以破產的預期也并未讓公眾恐慌,這除了說明在制度籌備階段各方進行了充分研討達成共識之外,也說明作為重要反應主體的消費者也在擁有更多市場知識的前提下逐漸地趨于理性。 與存款保險相似,保險保障基金是保險業通過籌集專項資金來補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保險保障制度不是完美的制度,它既不能完全化解行業的風險,因為它只是風險在行業個體之間的分擔;也常常需要為自身的運行付出較高的成本。這種成本與保險保障制度的具體形式有關,但更與制度本身有關。如前所述,保險保障制度本質上是解決有效運行市場上的危機救助問題,而危機救助除了包括清算成本、財務重組成本、賠償和協調成本等可見成本外,還包括不可見的資金機會成本、對市場信心不可預計的效應以及對市場效率的犧牲。這里最關鍵的是對市場效率的犧牲,它來源于市場有效經營主體對市場無效經營主體破產成本以及相關可見成本的分攤。這種分攤不僅直接影響供給,也間接影響需求。如果保險公司在市場上具有較強控制力,這部分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投保者身上,而如果監管者卷入危機,則所有納稅人都需要承擔,整個社會對保險的需求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抑制。 我們說,對市場有效運行的不利結果的分擔本身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這符合一般的正義論原則,但即使在市場結構相對完善的發達國家,一直以來也都在關注如何確定合理的分擔的度以保證市場效率的犧牲不超過制度本身收益。我國的保險市場發展至今,無論從市場主體承擔風險的意識,還是從市場的分散程度來看是相對較為成熟的,但由于費率杠桿仍然未在全部市場發揮最關鍵作用,因此仍不能稱之為完全有效運行的市場。這種情況下,如果公眾來分擔市場非有效運行的不利結果,則既無效率,也不符合普遍性的公平原則。 從這個角度來說,保險保障制度不是孤立的制度,它不是解決市場問題的根本途徑,而是幫助市場尋找根本出路的后臺擔保制度。在后臺制度開始運行之后,構建有效運行的保險市場,以及完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減少構建過程中的不利結果便成為更加緊迫的任務。深入費率市場化改革,增加市場供給主體,完善保險企業內部經營機制;在保險公司內部建立科學的定價體系,提高自身償付能力并建立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在保險行業內部建立共享數據庫、建立行業性的風險監控體系,以及在保險監管部門內部建立科學有效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應是這項制度更深的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