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05(六)見習記者 盧葉
9年來,已經習慣于央行調減利率消息的人們,對2004年10月加息的舉措有點措手不及,在坊間加息猜測終結的同時,對于2005年我國是否會進入加息通道的爭論又開始此起彼伏。2005年到底中國會不會再次加息?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采訪了幾位相關專家后,做出這樣一種判斷:中國會不會加息仍是一個爭吵不休的話題,而加息與否最終要視一些主要經濟指
標高低而定。
加息VS不加息
繼續加息,還是維持現有利率,仍然將是2005年里延續討論的一個大問題。
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張卓元表示,中國是否進入加息周期,最主要的是看中國經濟過熱傾向是否已經克服,物價上漲率能否較快回落。同時,考慮這個問題首先要研究我國是否要結束負利率狀態。因為現在的一年期存款利率遠未達到通脹水平,還差近200個基本點。而我國目前提高利率只能是小幅度(估計每次不會超過50個基本點)進行,所以要經歷一段時間(估計至少一年)。
也有專家認為,有關部門對2005年國內物價走勢的預測結果是,通貨膨脹率將維持在4%的較高水平。如果人民幣升值是不可避免的,即使2005年上半年不升值,也應當著眼于未來的人民幣升值在貨幣政策上做出準備,即加息以便在人民幣升值后有足夠的減息空間應對可能出現的經濟減速。有關2005年的通貨膨脹預期無疑進一步鞏固了加息周期預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是否繼續加息或改變匯率機制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各個階段的情況來判斷,社會各界特別是傳媒不能被海外熱傳的“中國進入加息周期”的言論所誘導。經濟發展千變萬化,此時斷定進入“加息周期”完全沒有根據,相信國家會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不斷調整政策,權衡利弊并及時作出決策。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發布的報告認為,2004年的加息并不意味著“加息周期”已經到來,加息周期的到來估計要到2006年以后。對于2005年中國不必升息的理由之一是,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已經顯示,2005年實際通脹率不會很高,加息的外在壓力正在減輕。因為最關鍵的消費價格指數也出現“跳水”回落:11月的增長僅為2.8%。國家發改委的這份報告與央行的認識似乎有某種默契,央行副行長李若谷也曾表態,加息周期的說法只是市場猜測。
外資投資銀行的經濟學家們也開始對當前是否已經進入了升息通道,央行會不會進一步加息,再次做出預測。雷曼兄弟給出的預測是,中國將繼續加息步伐,一年期貸款利率在央行上調至5.58%的基礎上,到2005年底至少將升至6%。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也撰文指出,這次加息周期可能長達12-18個月,估計息口至少上升2%-3%。
消費物價指數VS加息
通過研讀以上觀點及支持這些觀點的論據,我們可以發現,反映經濟走勢和通貨膨脹率的晴雨表——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成為加息與否的重中之重。
統計數據顯示,從2004年開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就走出了一條逐月攀升的上行曲線,七八月時達到5.3%的最高點,這種趨勢在9月份得以緩解,小幅回落到5.2%,10月份延續下行到4.3%。11月更是“大落”到2.8%。但是,有關專家認為回落不容樂觀,因為這個數字是在去年同期較高基礎上的再度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對記者說,到2004年年底,盡管一些宏觀數據表明,2004年的宏觀調控取得很大的成績,特別是遏制了年初過熱的經濟,但是年底的這些宏觀數據只是相對于年初來說的下降。1—11月的GDP增長超過9%、CPI增長4%、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增長13.9%;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9%、廣義貨幣增長14%,房價增長近13%。“整個國家經濟在高位運行,投資必然會增長迅速,中國經濟進入2005年,CPI的上升仍然是2005年的主基調。”
易憲容分析,首先,盡管經過2004年宏觀調控,但2005年國內經濟擴張并不會停止而且還有可能加速。國內經濟的快速擴張,必然會造成生產資料需求的迅速增長,從而拉動生產品的價格上升,帶來消費品和服務品價格的上漲。其次,能源、油、電、運及原材料的緊缺或供應之瓶頸,在2005年不會有多少改善。再次,2005年影響CPI上漲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國內房價的上漲。如果央行加息的頻率過低,那么房價仍然會上漲,如此,不僅會帶動鋼鐵、水泥、建筑材料等產品的價格上漲,新的一輪固定資產投資過熱又可能出現。最后,2005年物價的上漲還在于公共服務品政策性調價。另外,土地管理方式改革、資金市場化、勞動力保護和資源市場化已經或正在被納入下一步的政策重點,這必然對要素價格、進而對物價總水平產生巨大的影響。
“2005年CPI走勢,很大程度取決于央行如何利用利率工具來調控,這種調控不在于結果如何,如現有的CPI有多高,而在于預見CPI會走向哪里,要CPI變化之前先行。”易憲容說。
然而,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加息與否要根據經濟指標說話。2004年11月,CPI較去年同月上漲2.8%,說明宏觀調控與10月份加息成效顯著。由此,短期內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另外,加息對我國市場、消費以及投資是一副猛藥,加息勢必壓縮貸款規模,使投資受到影響,進而造成通貨緊縮、GDP回落。“所以,應當慎用加息的辦法調控經濟。”
美元加息VS人民幣加息
當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考慮加息還要看國際因素,特別是美國。因為我國的國際貿易依存度已高達70%,因此主要國際貨幣美元的持續加息不可能不對人民幣產生影響。如果美元基準利率繼續提高,如像格林斯潘設想的那樣,逐步提高到4%,那就為我國進一步提高利率創造了條件。但是,如果美元利率不再提高,或一段時間內不再提高,就會制約我國進一步提高利率。因為如果我國較大幅度提高利率,形成和擴大與美元的利差,就可能刺激美元游資進來套利。
易憲容說,根據美國目前的加息步伐,今年年底美元利息有望升至3.5%,如果人民幣利率不上調就會造成國際游資的流出。同時,我國應當預備在人民幣升值后有足夠的減息空間應對可能出現的經濟減速。
賀強則認為,由于美元實現利率市場化,加息只是增加聯邦基金利率,而人民幣屬于官定利率,不可混為一談。因此,美國連續五次加息,并不就意味著中國必須連續加息,進入加息周期。
此外,對于利率和匯率如何調整的問題,央行始終面臨兩難選擇的煎熬。利率升,可能損害經濟增長速度;不升,則經濟過熱壓力難消。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也是如此,人民幣目前升值與否都可能意味著中國匯率政策的獨立性和穩定性受到威脅。
不僅如此,利率和匯率各自的變動往往也是給對方出難題,比如利率升,會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而人民幣升值會刺激更多的熱錢涌入,最終誘使中國經濟大起大落。由此,就需要全面權衡調整利率與匯率的利弊得失。
在匯率問題上,最令人擔心的是,人民幣匯率的微小變動,將更加激發國際資本的炒作熱情,并對人民幣升值進行新一輪炒作。而使用利率手段的不可控因素就少得多,最大的風險可能就是所謂的經濟硬著陸。
賀強對記者說,我國利率與匯率實際上都是官定的,但是由于市場太復雜,致使事情可能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動用利率還是匯率的手段,實際上是很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