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融辨析國資監管五大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1日 08:21 上海證券報 | |||||||||
● 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 在過渡時期,國資委要管住央企,包括落實責任、建立公司董事會、選拔管理者等
● 國有經濟隨意退出,不僅不能發揮在社會經濟的主導作用,還會出現退出麻煩 ● 不規范的管理層收購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國有產權進場交易能起到"消毒"作用 ● 加快組建市(地)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履行企業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防止腐敗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是一項前人沒有實踐過的,極具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工作。因此,社會上對于進行時間不長,但觸及到許多利益主體的國有資產監管工作出現了一些微詞和誤區。借全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召開之際,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逐一明晰。 公有制主體地位不容動搖 "1/7的企業給國家交納了2/3稅收,你還要說什么?共和國今天的繁榮如果沒有稅收能行嗎?"這是李榮融用事實數據,給予社會上關于我國公有制主體地位持懷疑態度的觀點有力回答。 盡管國家憲法早已明確公有制主體地位,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二中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但許多地方和部門在搞活經濟的活動中,喪失了判斷原則,一切以短期局部眼前效益為準,將公有制主體地位撇在一邊,給國家未來發展造成了損失。 國有企業的效益是衡量和評價國有企業改革效果和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人們議論較多的話題。反對公有制主體地位的主要論點是,國有企業效益低下,從新中國算起,國家對國有企業投入巨大,現有的收益相比投資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公有制主體地位難以持續。 李榮融用國外改革案例加以對比分析:1991年東西德統一后,德國對前東德國有企業進行改革,花了十幾年的時間、11多萬億馬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況且,改革后都成為私有經濟,收益都進入私人腰包。另外,據德國專家學者介紹,德國國有企業改革還需要再花1萬多億歐元和十幾年的時間。與德國相比,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可以說是投入少、效果好。如中石油去年取得1100多億元利潤,都在國家的口袋里面。 李榮融表示,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多年來堅持改革、改造、改組和加強管理相結合的結果。實踐證明,中央確定的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國資委在過渡時期還得多管 "目前,社會上有議論,認為國資委管得太多,我作了多次解釋,現在還得講。"李榮融說。 目前,中央企業實現公司制的只有9家企業,其余的都是按照企業法建立的總經理負責制。李榮融表示,在這過渡時期國資委還得管。包括落實責任、簽訂責任考核意向書、建立公司董事會、選拔管理者等等。一旦企業實現了公司制,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我就只管所有者,不管經營者了,工作就轉移到指導企業董事會工作上來了。" 事實表明,落實國有資產經營責任的相關制度不斷推進和完善。國務院國資委與所監管的中央企業全部簽訂了2004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同時啟動了任期經營業績考核工作,已與第一批30家中央企業簽訂了2005年度和2004年至2006年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今年一季度基本可以完成與其他企業的簽訂工作。與經營業績考核相配套,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薪酬進行了規范,中央企業薪酬管理工作開始步入規范運轉的軌道。各地國資委對所監管企業負責人也逐步開展了業績考核工作并相應進行了薪酬制度改革。 溫家寶總理在十六屆二中全會作機構改革的說明時強調,"按照政企分開以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國資委依法對企業的國有資產進行監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同時強調,"國資委不得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要變成‘婆婆加老板’,不能把企業管死,要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企業必須自覺接受國資委的監管,不得損害所有者權益,同時努力提高經濟效益。"李榮融認為,要正確履行國有出資人職責,任重道遠。他同時明確表示,要加快過渡期進程。 國有經濟一味退出會退出麻煩 "政府是歡迎有實力的企業和私有經營者參與到國有經濟改革中,但不能胡搞。國有經濟的隨意退出,不僅不能發揮在社會經濟的主導作用,還會退出麻煩。"李榮融對國有經濟一退了之的觀點給予迎頭痛擊。 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是從整體上搞好國有經濟、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的一項重要內容。黨的十五大以來,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其成效開始顯現。從1998年到2003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從23.8萬家減少到15萬家,減少了40%;實現利潤從213.7億元提高到4951.2億元,增長了22.2倍;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從14.9萬億元增加到19.7萬億元,凈資產從5.21萬億元增加到8.36萬億元。 李榮融承認從整體上看,我國國有經濟分布仍然較寬,布局不盡合理。因此,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必須加快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要全面理解、準確把握中央確定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方針政策,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 李榮融描述了國有資本發展的藍圖:要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市場機制不能或尚不能完全發揮作用的行業和領域,國有經濟要積極發揮作用,保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進一步發揮出資人的作用,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使其他行業和領域的企業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 從總的數量上,李榮融透露,中央企業的數量還將減少,但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要加強。也就是說,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方向、重點不是一成不變的,國有經濟在不同產業、不同地區的數量和比重也可以有所差別。 管理層收購弊端早糾正代價小 李榮融說:"沒有人負責,中小企業管理層收購就不準搞。否則,不規范的管理層收購會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他還說:"早糾正代價小,晚糾正代價大"。 從國資委下去調查的情況反映:一些企業在實施管理層收購過程中企業負責人自賣自買,暗箱操作;有的以國有產權或實物資產作為其融資的擔保,將收購風險和經營風險全部轉嫁給金融機構和被收購企業;有的損害投資人和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引發了一些不穩定因素等。 李榮融強調國有產權要進場交易。他認為在"陽光下交易"能起到"消毒"作用。他說,在國有產權轉讓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不公開,不透明,進場交易比例很低,甚至基本上未進場交易;有的財務審計不嚴,資產評估不實,虛構虛增成本,低估賤賣國有資產;一些地方甚至出現內外勾結、違規審批、隱匿轉移、侵占私吞國有資產的違法違紀行為,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李榮融對一陣風地搞國有企業改革非要加點民營才香的做法予以了抨擊。他要求各地國資委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精神上來,嚴格按照中央的要求推進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 李榮融在地方國資委肩上放上一副重擔。他明確表示,現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行為主體和責任主體已經到位,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責任落在各級國資委身上,國有企業改革由過去的政府主導轉變為出資人主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是各級國資委義不容辭的職責。 地市級國資委是防止腐敗的基礎 "不分開就容易產生腐敗,是否建立地市級國資委成為防止腐敗的根本"。李榮融一席話透露出對地方國資委的殷切希望,對一些地方政府態度不積極,思想沒有統一的給予指正。 目前,我國國有資產監管的體制框架初步建立。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全部組建完畢。市(地)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正在組建,據各地國資委上報的數據,截至去年底,已組建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市(地)有203個,占總數的45.3%;單獨成立國資委的有176個,占總數的39.3%。河北、湖北、廣西、海南、西藏的市(地)全部單獨設立了國資委。 盡管如此,鑒于建立地方國資委涉及到的部門、集團、人員等各方利益主體,一些地方國資委的工作開展不是很順利,也出現了沒有預料到的難度。包括地方政府不積極,地方政府各部門之間不配合,地方企業不習慣,等等,使建立地方國資委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難度,許多地方國資委的同志面臨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李榮融給地方國資委有效開展工作出了三招:一是要積極爭取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國資委作為各級政府的特設機構,國資委黨委作為各級黨委的一級組織,法律法規明確行使的權限,認真履行;不明確的要多匯報、多請示,重大問題要及時報告,使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我們的工作有更好的了解,并及時給予指示;二是要爭取政府有關部門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國資委的工作涉及到政府的許多部門,無論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還是國有企業改革,離開政府的有關部門都很難推進,要主動工作,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做好解釋和說明工作,爭取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三是要加強與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溝通和理解。 李榮融特別指出:各級國資委不行使政府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政府其他機構、部門也不履行企業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各級國資委要按照這一要求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