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2004—2005年中國消費品市場分析與預測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0日 15:00 中國經濟時報

    2004年我國消費品市場保持了穩步快速的發展勢頭,貫穿全年的價格上漲推動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速成長。1—10月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384.5億元,同比增長13.1%,遠遠超過2002年和2003年9%左右的增速。

    中國消費品市場需求狀況分析

    總體而言,我國消費品市場的需求狀況在2004年并無本質性改善。具體而言,消費需求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

    1、居民收入水平

    在國民經濟和消費品市場保持穩定快速發展背景下,2004年國家繼續深化了一系列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政策,為消費需求的拓展奠定了堅實的收入基礎。

    2、居民消費傾向

    我國最終消費率最近10年平均為58.5%,低于發達國家近20%。當然,低消費率的長期存在,與我國勤勞儉樸的傳統不無關系,但更為重要的原因還要到經濟體系中尋找。

    ①政府政策因素。一方面,隨著財政支出項目的下放,居民的未來支出預期和預防性貨幣需求迅速膨脹,導致了儲蓄傾向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隨著國家擴張性財政政策持續實施,財政支出的取向由公共服務購買向基礎設施投資傾斜,擠出了大量消費需求。

    ②經濟發展因素。一方面,重化工業的發展過程具有行業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加工度高、中間產品多等特性,高投資率和低消費率是其必然結果;另一方面,隨著重化工業過程的推進,資金和技術對勞動的替代程度加深,由此引發的要素市場失衡將直接影響居民收入的水平和預期,消費率走低不可避免。

    ③收入分配因素。根據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富裕階層存在明顯的高儲蓄和低消費傾向,低收入階層雖具有高消費傾向,但缺乏購買力。2004年財政部科研所公布的數據表明,我國基尼系數已高達0.458,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成為當前消費率持續走低的重要誘因。

    ④消費需求因素。我國當前正處于消費闖關、商品結構升級的重要過渡時期。占社會主導地位的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能力處于“買上不足,買下有余”的階段,增加儲蓄、擴大積累、降低消費率在所難免。

    ⑤商品供給因素。依據發達國家經驗,后工業社會消費率的穩定和提高主要依賴于第三產業的持續擴張和消費熱點的不斷創造。而我國第三產業的經濟比重遲遲難以提升,消費熱點又總是處于質次價高狀態,消費率的提升嚴重缺乏商品供給的支持。

    基于上述因素,居高不下的儲蓄傾向和投資傾向嚴重分流了潛在的消費支出。相關研究表明,一方面,從2003年10月開始我國出現了罕見的“超儲蓄”現象;另一方面,在國家連續7年的擴張性政策拉動下,2004年上半年投資同比增幅高達35.1%。在上述兩大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最終消費率下降到55.4%,達到197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嚴重抑制了消費需求的有效擴張。

    從未來走勢看,經濟體系中存在著諸多有利于居民消費需求的利好因素。一是消費環境改善。國務院明確規定了今后五年整頓與規范市場秩序的目標,要求初步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完善與市場秩序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度。二是以人均收入超過3000美元為標志的中產階層在我國正處于成長和擴大期,由其主導的住房、汽車、旅游、教育等消費熱點,將帶動消費闖關成功和消費需求增長。三是國家的稅制改革醞釀多時,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這一政策有利于提升工薪階層的實際收入水平,擴大消費。四是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國城市化水平如能保持每年1—1.5%的高增長速度,必將促進農村消費向城市消費的轉變,拉動消費率提升。

    綜上所述,推動消費率走低和提升的因素基本處于并存狀態。若能充分發揮兩大因素作用,相信2005年消費率不會再持續下跌,較穩妥地估計是穩定在57—58%之間。

    中國消費品市場供給狀況分析

    商務部和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600種主要消費品中約74.3%供大于求,25.7%供求基本平衡,與2003年供求平衡率相比有了長足進步,為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奠定了供求基礎。但局部供求關系出現的較大差異,為結構性價格上漲創造了條件。

    1、消費品市場供給。2003年10月份以來供應偏緊、價格持續上漲的涉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在2004年夏糧增產、秋季豐收的情況下實現了穩定供給,價格也趨于穩定和回落。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04年餐飲業營業額超過7000億元,比2003年增長18%以上,成為消費品市場最活躍的供給因素。

    2、中間產品市場供給。雖然在緊縮政策的驅動下,部分行業投資大幅度回落,但中間產品市場供給年內沒有出現明顯起伏,只引起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增速明顯回落。煤炭、鋼材、電解鋁、汽車等能源、建材、機電類產品供給與需求達到總體平衡,但價格高位運行的態勢仍在延續。

    3、商品庫存及資金占壓。商品庫存的增加全面提高了產成品資金占用和經營成本。

    4、流通企業整體競爭力。流通企業整體集約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這些因素在2004年仍然制約著流通業競爭力的提高。2004年12月11日,我國全面取消零售業對外開放的數量、地域和股權限制,流通產業正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5、支柱產業供給。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以住、行為代表的消費結構加速升級階段,而住房、汽車等支柱產業卻出現不同的發展路徑。

    ①房地產業供給日趨升溫。實實在在的需求拉動當前房地產的快速增長;住房制度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居民消費支出結構,拉動了房地產供給;2005年繼續深化的住房消費信貸政策,會刺激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由此可預計2005年房地產投資將增長20%左右。

    ②商品房銷售的高速增長帶動家居市場的活躍。家居市場將成為今后幾年內新的消費熱點。

    ③汽車銷售出現下行拐點。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4月信貸緊縮政策的出臺控制了投資流量和消費擴張,連續3年超過50%增幅的汽車市場由“爆發性增長”轉向“一般性增長”。汽車行業成長的拐點正在形成之中。

    與國產車供給相比,進口車供給卻逆勢上揚。入世三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第一次深刻感受到進口車的直接沖擊;未來幾年內,伴隨關稅繼續減讓及國際廠商服務體系完善,沖擊還會升級。

    值得慶幸的是,政府仍將汽車工業視為國家重點扶植的支柱產業。從2004年5月起,汽車產業9大新政策相繼出臺,政府對汽車工業的支持手段更理智、更靈活。

    ④通訊、娛樂、旅游及節慶商品銷售明顯增加。

    6、第三產業供給。經濟高增長的主要動力已實現由第二產業“單拉動”向二、三產業“雙拉動”的轉變。第三產業發展仍具有提速潛力。

    此外,在消費品市場供給層面,還需特別指出兩點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因素。

    第一是地區封鎖問題。地區封鎖問題在2004年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并集中體現在國家重點扶植和對消費品市場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支柱性產業,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同時也是造成地域結構性供求失衡的重要誘因。

    第二是食品安全問題。2004年禽流感、“大頭嬰”等食品安全問題造成的食品消費恐慌,不僅影響了市場秩序,更致使市場失信于民,對消費品市場具有深遠的消極影響。

    中國消費品市場價格走勢分析

    2004年1—10月,在供求大致平衡的市場格局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漲4.1%,是1997年以來漲幅最高的一年。

    2004年的價格上漲是結構性的,因為價格上漲制約機制使生產資料到工業消費品的價格傳導出現斷路,導致各類商品價格的冷熱不均。進一步地,由于城鄉消費結構的差異(尤其是對食品類消費品依賴度的差異)和農村市場發育的滯后,使需求增長并不迅速的農村反而承受了更大的價格上漲影響。至于2004年價格上漲的區域性差異,則應更多地歸因于不同區域的產品結構差異:中西部是我國能源、重化工業集中的區域,這類產品上下游價格上漲雖然存在時滯但傳導機制暢通,因而中西部成為了2004年拉動價格上漲的力量;而東部是我國消費品工業集中的區域,這類產品上下游價格傳導相對阻塞,于是東部成為了2004年穩定價格的力量。

    遵循這個思路,可以對我國2005年CPI的發展趨勢進行全面預測:

    1、從推動CPI上攻的因素看

    ①2005年成本推動性價格上漲壓力加大,2004年明顯阻塞的生產資料到工業消費品的價格傳導渠道,2005年將得以疏通。

    ②2005年公共事業和服務的提價繼續升溫,將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成本,成為明年工資提升要求的主要依據。

    ③2005年房地產價格將穩中趨升:一是隨著住房消費闖關成功,購房自住需求逐漸增大,加之房屋出租的投資需求和房屋倒賣的投機需求增大,短期內住房需求的快速膨脹勢必抬高房價;二是宏觀調控對土地和信貸的控制將引發商品房供給減少、房價上升的預期,推升住房價格;三是土地價格持續上漲直接推動房價上漲;四是2004年建材價格的大幅上漲,2005年將蔓延到房地產業,激發成本推動型價格上漲。

    2、從壓制CPI下行的因素看

    ①在2004年以提息為代表的緊縮性政策驅動下,2005年我國經濟增速預計將回落至8.5%左右,經濟體系將在潛在經濟水平之下運行,需求拉動型物價上漲仍然缺乏現實基礎。

    ②持續多年的糧食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得到緩解,食品類產品價格趨于高位穩定。具體而言:一是保證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仍會是200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二是國家整頓市場秩序,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市場炒做因素減弱。三是國家糧食儲備充足,尚有較大的調節余地。四是糧食價格翹尾因素在2004年已基本釋放完畢。五是2004年世界糧食豐收,世界糧食價格將呈下降趨勢。

    ③生產資料價格漲幅趨緩。在2004年緊縮性政策調控下,2005年投資增長將全面減速,生產資料需求有所收斂;同時,前期規模龐大的投資將形成較大的產能增量,從而全面提升生產資料供給。

    綜合上述,如果所有因素全部兌現,預計2005年CPI升幅可能突破3%的上限,但概率約為30%。CPI升幅更有可能處于2.5%—3%,形成溫和漲勢。這種適度的價格上揚有利于經濟資源向有需求、有效益的產業和產品轉移,發揮價格信號的作用,實現消費品市場的供求平衡和良性發展。

    中國消費品市場發展政策建議

    1、培育和擴大新型消費領域,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2005年政府應對新型消費領域的發展繼續給予高度關注和政策支持:一要盡快制定和完善新型消費領域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政策;二要適度放開對消費金融的政策壓制,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消費信貸支持;三要加強對新型消費領域的市場監測和分析,合理引導市場供給。

    2、加快消費品市場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消費便利

    2005年有關部門要盡快制定消費品市場發展和建設的總體規劃,為消費品市場發展提供明確的政策導向。一是要采取措施,繼續鼓勵連鎖經營企業和全社會投資主體采取多種投資方式,推進新型流通組織和業態形式的發展;二是圍繞小城鎮和新興市鎮的開發,積極培育多元化的商品經營主體和多樣化的商品經營形式,逐步替代農村傳統的集貿市場形式。

    3、繼續加大力度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提升消費者信心

    2005年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的工作重點,應是針對整治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建章立制。一是要繼續有針對性地重點開展專項整治,特別要針對事關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費安全的商品和服務領域,如食品、藥品、農資、住房、旅游等;二是繼續完善相關的法律和行業規章,特別是針對新型消費以及基本生活消費,從產品市場準入制度、質量保障和違法責任方面強化現有的法律法規;三是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體制和機制,提高行政執法的效率;四是從商品流通領域入手,加快建設商貿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和監管系統,提升消費信心。

    4、同時警惕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切實關注低收入階層生活水平

    2005年政府應將經濟工作的重點從投資拉動轉向消費引導,將低收入階層視為未來數年內重點扶助的對象,加強對通貨膨脹的緊縮調控和對該階層的消費性轉移支付,在提升最終消費率的同時,穩定物價,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當前價格上漲很大程度來自于投資的高增長,投資又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汽車等少數幾個行業。用發展的眼光看,一方面,中國目前對住房、汽車的消費需求本質上屬于“存量需求”,前期具有高速釋放性,后期缺乏有效延續性;另一方面,投資具有“兩面性”:在建設階段,屬于需求范疇,是價格的拉上動力,到了投產階段,就轉化為供給范疇,成為了價格的壓制因素。所以,2005年政府還應將短期內對通貨膨脹的控制與對通貨緊縮的長期防治協調并行,從長期看,當前緊縮銀根的政策舉措其實也是在反通貨緊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消費品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