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2004年武漢規模以下紡織服裝業發展良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0日 14: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2004年,在湖北省、武漢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武漢市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紡織服裝業的戰略目標,在優化產業布局、有效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的戰略發展中,成效顯現,態勢喜人。為進一步了解武漢市規模以下紡織服裝業的發展狀況,最近我們隨機抽取70戶規模以下紡織服裝企業及個體服裝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規模以下紡織服裝業生產平穩增長,企業生產經營環境及狀況總體向好,產品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20%,經濟效益不斷提高。但也同時存在原料價格居高不下,競爭進一步加劇,技術
一、被調查企業及其生產經營狀況 在被調查的70戶企業中,從調查企業類型上看,個體紡織服裝工業單位40戶,占調查總數的57.1%;紡織服裝工業企業30戶,占42.9%。其生產經營狀況如下: 1、企業經營收入增長較快。據對70戶企業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4年規模以下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狀況較好。被調查的70戶企業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20%,預計2005年銷售收入增加的企業有55戶,占被調查總數的78.6%;持平的企業有7戶,占10%;減少的企業有8戶,占11.4%。 2、企業效益不斷提高。2004年規模以下紡織服裝企業經濟效益總體趨好。被調查的70戶企業2004年企業利潤比2003年成倍增長,預計2005年利潤增加的企業有50戶,占被調查總數的71.4%;預計持平的企業有8戶,占11.4%;預計減少的企業有12戶,占17.2%。 3、企業從業人員增加。據對70戶規模以下紡織服裝企業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企業從業人員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7.4%,從業人員中半數以上為農村勞動力,同時安置下崗人員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6%。據調查,企業用工人員數預計明年將增長13.2%,其中安置下崗人員數將增長7.4%。可見規模以下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對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安置下崗職工、緩解就業壓力、增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規模以下紡織服裝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金緊張,獲取資金渠道單一,融資困難。由于規模以下紡織服裝企業的資產規模小,生產不穩定,企業資信度較低,使企業尋保難、抵押難,無法從銀行獲取貸款,致使有發展機遇的企業喪失很多商機。調查顯示,有80%以上的企業反映“銀行貸款困難,政府扶持力度不大”。企業生產經營資金依賴于自我積累,有不少企業的資金來源依賴于民間借貸。此外,中小企業負債率高,相互拖欠貨款嚴重,影響了企業資金周轉,進一步加大了資金緊張狀況。 2、勞動力需求增加,熟練工、技術工缺乏。隨著武漢市紡織服裝行業的加快發展,勞動力需求量隨之增加,用工問題嚴重困擾著紡織服裝企業。被調查的70戶企業中,八成以上的企業反映生產開工不足,熟練技工難招,技術工人缺乏,工人穩定性差。其主要原因是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以及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就業崗位增加且有一定技術要求,使勞動力供求矛盾加劇,而同行業企業招收熟練工人時,無論從工資待遇、生產場所,還是生活環境等方面,規模以下企業均處于劣勢,工人偏好流向大中型企業,小企業更難招收到工人。 3、產品檔次低,技術含量不高,技術創新能力較弱。規模以下紡織服裝企業普遍存在產品檔次低,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較差的現象,許多中小企業還是靠效仿別人產品技術而生存,盲目地相互效仿,小品牌抄大品牌,大品牌抄國外大牌,造成庫存積壓大,成品銷售極不穩定,形成低價惡性競爭,影響產品開發。缺少文化內涵成為“漢派”女裝品牌的共性。一些從作坊式發展為初具規模的女裝企業則暴露了本身所存在的弊端,產品檔次不高,量大值小,既無穩定的經營模式,又無一定的產品知名度,更談不上十足的競爭能力。時下在市場上尚找不出多少即能叫得響,又能始終滿足市場需要的女裝品牌。 4、名牌企業、名牌產品狀況仍堪憂。雖然近年來武漢市紡織服裝業加大了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已形成了“漢派服裝”品牌概念和一定的生產規模,但知名企業還甚少,其拳頭產品也寥寥無幾。縱觀武漢市紡織服裝業的6363家企業,個體生產單位就占了5963家,400家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僅135家,名牌廠家更不過上十家。眾多小作坊式的生產企業,因固守“夫妻店”的經營模式,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而止步不前,造成了武漢市規模以下紡織服裝業生產的產品檔次低,企業創新能力弱,產品效益差,嚴重阻礙了規模以下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壯大。 三、對策及建議 2005年的到來,使持續了30年之久的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的配額體制被取消,世界將會出現一個巨大的有待開發的市場,發展中國家紡織服裝市場也將變得進一步開放,這就意味著武漢市的紡織服裝業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此,武漢市紡織服裝業要認清形勢,努力探尋更多更大的發展機遇。我們建議: 1、找準市場定位,努力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取消配額制雖然意味著發展機遇增多,但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因此企業必須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從武漢市紡織服裝業目前狀況看,中小企業居多,實力也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武漢市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嚴格地、科學地進行市場調研,使本企業對市場需求、自身形象、競爭狀況隨時都有清醒的了解,再根據本企業優勢,認準方向,開拓自己的路。同時,必須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不斷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能力。漢派女裝品牌尤其需要圍繞提高文化科技附加值,建立“質量、創新、快速反應”為特征的發展方式,樹立科學發展觀,推進名牌戰略。 2、進一步發揮各級政府的政府職能,為武漢市紡織服裝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一是針對企業資金短缺、貸款困難等問題,政府應出面協調好銀企關系,采取適度的政策傾斜,對營運狀況較好、出現短暫流動資金困難的企業進行貸款擔保,解決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二是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和發揮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的職能。三是加大紡織服裝企業經營人才的隊伍建設,建立人才資信檔案,規范人才流動秩序,利用信息化手段,對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和支持,。 3、合資合作,走出“漢派”誤區,向現代都市時尚產業全面發展。“漢派”服裝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漢派”在地域和傳統方面制約了武漢服裝業向現代化轉型。武漢服裝產業要發展成為強大的支柱產業,必須走出以小農觀念和作坊式生產為根本的所謂“漢派”觀念誤區,實現從觀念、體制到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等由單一的服裝生產向現代都市時尚產業的全面發展。因此武漢市的服裝產業界應有開闊的視野,與海內外同行廣泛合作的合作意識,要創造條件積極引進國際知名時裝品牌企業來漢投資發展。各級政府應為武漢市的紡織服裝業發展開綠燈,制訂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國際知名服裝企業進入武漢市,鼓勵其參與武漢市現有紡織服裝企業改制改造,從而推動武漢市紡織服裝業在國際、國內市場尋求更大的發展。 4、組建面輔料市場,助推武漢市服裝業振興。據調查,因為本地缺少面輔料生產廠家,沒有交易市場,武漢市每年20億元面輔料采購訂單外流。行業大部分面輔料依靠外采,成本增加顯而易見。而服裝企業更苦惱的是面料供應脫節,易導致產品設計滯后,只有同行采用新面料設計的產品上市后,武漢企業才能知曉,此時跟進,留下跟風,抄襲的惡劣印象,影響漢派服裝整體形象。調查中,要求盡快完善紡織服裝產業鏈,是被調查企業的一致呼聲。因此,我們認為一方面政府應盡快出臺相應措施,鼓勵面輔料項目進駐,鼓勵紡織服裝上下游生產企業、工商企業布局相對集中,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的企業群落,同時服裝業界也應立足自身發展,在產業鏈缺環中尋找商機,通過“補缺”,拉動上下游企業,帶動行業。 5、突出重點,服裝先行。就武漢市整個紡織服裝業而言,無論是知名度還是銷售量和出口額,服裝業都有很大的優勢。因此,應本著突出重點,全面發展的原則,集中資金、技術等有利條件,推動武漢市服裝業優先發展。要進一步實施名牌戰略,扶持龍頭企業,盡量組織武漢國際服裝博覽會,以集群優勢展示漢派服裝新設計、新技術、新產品、新形象;從企業治理結構、人才隊伍建設、企業技術創新、企業信用和企業發展戰略等方面,加大對武漢市服裝行業龍頭企業的認定力度,使武漢市更多的服裝廠家面向世界舞臺,從而推動武漢市紡織業加強技術改造、努力生產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此外,武漢市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中介機構和信息網絡,及時發布服裝及面料的國外流行趨勢、市場動態、企業需求等信息,使服裝企業與紡織企業合理對接,互相指導,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形成科學合理的紡織服裝業產業鏈條,集中優勢兵力搶占國際國內市場,大力促進武漢市紡織業和服裝業共同繁榮,共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