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超生”難為貨幣政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0日 13:45 證券時報 | |||||||||
2004年10月以來,中國外匯儲備開始加速上升,10-12月分別比上月多增加239億美元、315億美元和360億美元。外匯儲備主要來源于國內居民賣出外匯、經常項目(主要部分是貿易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順差和游資或熱錢。2004年,中國貿易順差32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606億美元,兩項合計約938億美元。但2004年底的外匯儲備比2003年底(包括注入中行、建行的450億美元)多出1617億美元。市場普遍相信其中有相當大的部分來源于游資。
外匯儲備迅速增加已經極大地擾亂了中國的貨幣政策,且未來仍將如此。對沖這種影響的工具主要靠提高法定準備率。2003年8月和2004年4月,中國分兩次提高法定準備率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此。截至2004年12月末,全部金融機構超額儲備率為5.25%。這一水平,較此前三個季度末4.28%、3.75%、3.64%的超額準備率,明顯偏高。這意味著商業銀行的支付能力較為充足,時刻有擴張貨幣、信貸的可能。基于控制貨幣增長的考慮,從貨幣政策運行角度看,央行仍有繼續提高法定準備率的可能。如果2005年外匯儲備增長再接再厲,則提高法定準備率幾乎成為必然,而且幅度應不低于1個百分點。 另外一個工具是大量發行中央銀行票據。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央銀行票據發行數量屢創新高,2004年以來票據發行期限記錄也不斷被刷新。但發行票據是有成本的,簡單估算,2004年平均票據存量約7000億元(11月底9551億元),按利率2.5%計算,其利息支出約175億元,該利息支出最終是財政的負擔。 此外,很可能再度對商業銀行發放貸款進行管制。提高法定準備率和發行票據屬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當這些措施難以抵消外匯儲備沖擊時,決策部門很可能會恢復或強化信貸管制。2004年以來,對經濟的行政控制受到廣泛的批評,市場化調控將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形式。在此背景下,直接管制商業銀行的貸款行為未必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