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6日,本報頭版刊登“歐盟未來化學品政策來者不善”一文,對歐盟推進REACH法規即《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作了報道。文章刊出后,不斷接到企業咨詢,希望本報能有更深入的后續報道。
REACH法規內容復雜,程序繁瑣,對世界化學品貿易及下游產品影響深遠。據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REACH法規實施后,不僅化學品,對歐盟出口的服裝、玩具、家具、
家居用品、電子產品、橡膠制品、化妝品等等,都要對其中的化學材料提供符合歐盟要求的實驗數據。以服裝為例,如果其中所用染料是進口的已在歐盟注冊的就沒有問題,如果是出口國自己生產或從別的國家進口的,不滿足歐盟要求的就必須進行注冊。
然而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雖做了大量的評議和交涉工作,但歐盟仍執意推動該法規的出臺;而中國化學品業界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反應遲緩,危局當前不知所措。這都與即將到來的嚴峻挑戰很不合拍。根據記者的調查,主要原因是中國缺乏有效的市場化應對機制。
業界爭論凸顯焦點問題
中國應對REACH挑戰的政府方面是全國技術性貿易措施部際聯席會議,該聯席會議以國家質檢總局為牽頭單位,商務部、科技部、農業部等各部委參與;行業協會主要是中國石化協會和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目前的情況是,國內化學品業界對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抱有很高的期待,而后者卻不能全面滿足前者的期待。據記者多方采訪,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業界普遍認為,應對REACH挑戰,首先應該對其有一個基于產品門類的實證研究,并對中國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評估。只有這樣,政府和行業協會才能對歐盟提出有針對性的反饋意見和修改要求,企業才能有所準備。然而,“有關部門對REACH法規至今沒有吃透,所以在政府和行業協會層面的組織協調工作都缺乏力度。”這是科技部負責REACH法規研究的高志前研究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的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看法。
第二,REACH法規實施后,將對中國以化學品為開端的很多產業鏈產生負面影響,我對歐盟出口將大面積遭遇市場準入障礙。全國精細化工和中間體協作組副理事長徐京生教授認為,目前靠一二個部門的努力,顯然應對不了這樣的挑戰。國家應該像重視入世談判一樣重視REACH法規的挑戰。高志前對記者說,就國家質檢總局牽頭的部際聯席會議迄今的運作來看,它只是一個情況通報會,解決不了什么實際問題。但也有不同意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胡江云博士認為,若想引起高層重視,必須拿出非常具體的分析預測,用數字說明REACH法規將對我對歐盟出口以及對國內產業產生何等影響。
第三,行業協會職能缺位,中小企業束手無策。徐京生告訴記者,“就本協作組來說,會員大多是中小企業,經營非常分散。REACH法規實施后,出口量超過1噸就要注冊,這就等于逼著企業去搞“歪門斜道”。現在已有不少企業準備與國外公司做貼牌生意。另一方面,由于我們沒有達到GLP標準的實驗室,韓國方面就前來拉生意,希望中國企業去他們那里做數據測試。這些問題都很實際,可行業協會就是拿不出招,對外表態總是那么原則,對企業沒有任何指導性或前瞻性的措施出臺。”
市場化應對誰來買單?
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一語道破了癥結的所在:“企業、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溝通不暢,缺乏市場化的應對機制,是造成目前反應遲緩的主要原因。”
這位負責人對記者說,應對REACH法規,應該有一個基于產品門類的研究和評估,對此他沒有異議。但是,他提出問題:這樣的專業評估應該怎么搞?誰來牽頭搞?所需的費用誰來買單?
他說,在市場經濟國家,應對REACH法規這樣的挑戰,一般是從企業到行會再到政府自下而上,先是企業出口受阻,然后是通過行會、商會研究對策,并對外交涉,所需費用要么是由會員企業分擔,要么是由大企業買單,而大企業一般都是同業行會的龍頭老大。直到行業協會解決不了問題,這才上升到政府層面。而在中國則是自上而下,最忙的總是政府,企業習慣了坐享其成,而由于體制轉型的原因,行業協會的協調缺乏權威,對企業并無約束力和號召力,大企業既無義務也沒利益驅動為行業整體利益買單。
這位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國家質檢總局正在組織專家對REACH法規進行研究和評估,但主要是側重于宏觀層面即行業的發展方向,目的之一是向歐盟方面提出修改意見。他向記者坦言,作為政府部門,國家質檢總局無論是財力還是專業力量都不足以承擔業界期待的實證研究。沒有錢,或是只靠著幾十萬元的投入,根本請不到一流的專家。而從專業角度講,如果沒有企業的參與,很難說會有預期的效果。
記者在采訪中一直想知道,在中國特有的國情之下,有無可能由政府出錢來組織或委托專業咨詢公司來做有關的研究和評估呢?據記者了解,此類研究一般可由部級單位立項,向財政部申請資金。另外很多部委都有專項基金,如科技興貿基金,中小企業基金,等等。但是,接受記者采訪的官員都說,現在中國政府有錢了是事實,但問題是真正需要用錢的時候,卻沒有那個部門愿意出錢。
目前REACH法規在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已經進入一讀階段,盡管來自內部和外界的阻力很大,有可能將其正式實施的時間推遲到2006年以后,但是,對于在技術和管理水平上都十分弱勢的中國企業而言,時間是非常緊迫的。
面臨REACH法規,中國企業將應對生死存亡的考驗,無論有多少現實困難,都到了該有危機感的時候了。記者認為,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各有苦衷,但爭論是好事,相互批評也是好事,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并為解決問題提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