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國際定價權”爭議難化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0日 09:43 經濟參考報

  美業內高層首次回應中國大豆“進口危機”

  “我們還在舔傷口療傷。”北京珂瑪美嘉糧油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建飛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去年上半年,國際大豆期貨價格暴跌導致我國出現大豆“進口危機”,國內榨油業損
失慘重,一半以上企業倒閉。徐建飛的公司和其他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雖幸存下來,卻也傷痕累累、元氣大傷。國內相當一部分企業認為,美國農業部發布虛假信息,芝加哥交易所和國際基金聯手陷害等因素,是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

  正在國內企業“療傷”之際,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和美國大豆協會、美國大豆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中美大豆貿易及風險管理研討會”于月中在北京舉行。據了解,其目的是為了幫助企業提高參與國際大豆交易活動的水平,增強行業、企業規避風險的意識、技巧和能力。

  美國大豆協會、芝加哥交易所等美方業內高層人士,紛紛亮相此次研討會,首次正面回應中國大豆“進口危機”中的各種責難,并表明要和中國國內企業共同發展。

  然而,在國內不少企業耿耿于懷的大豆“國際定價權”問題上,相關各方意見的爭議似乎并未化解。

  美方反駁“陷害”說

  有關資料顯示,芝加哥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從2003年中開始一直漲到2004年4月份,價格上漲一倍多,達到近16年來的最高點。從2004年5月開始,大豆價格急劇下跌。中國大部分企業在價格最高點時采購了大量大豆,最終損失慘重。

  針對CBOT大豆價格劇烈波動是美國基金造成的說法,CBOT總裁伯尼·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去年芝加哥交易所大豆交易中,沒有市場操縱的情況。”他告訴記者,特別是美國基金所起的作用已有調查結果。美國監管部門對基金在去年夏天開展活動的統計結果顯示,當時的大豆期貨交易中,“美國基金做的是多頭交易,對于去年夏天大豆價格的劇烈波動沒有影響。”

  “我認為中國企業當時受損的可能原因是風險防范不足。我不希望這樣的回答聽起來不禮貌,但在交易員看來,的確如此。”伯尼·丹說。

  業內的另一種流行觀點是,在大豆進口危機爆發前相當一段時間,美國農業部連續數月調低美國大豆產量預測,同時調高中國大豆進口量預測,中國企業紛紛加大采購力度以防短缺。然而,在中國企業高價位采購完畢、美國大豆銷售也告完成的5月初,國際大豆價格出現崩盤。

  “這不能僅能用巧合來解釋。”——慘重的損失使不少國內企業相信,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報告是“虛假信息”、“人為操縱”。

  美國大豆協會首席執行官史蒂夫·沈士奇曾在美國農業部任職。他承認,“預測往往是不準確的,預測也從來都不是完美的,不是過高就是過低。但美國農業部發布的預測報告,有非常透明和公正的程序。”

  “美國農業部的預測不可能是人為操縱的。如果預測只對美國銷售季節有利,只對美國的出口商或農戶有利,那么世界上美國農產品的主要進口商都會對于美國農業部的信息喪失信心。事實上,世界各國主要的進口商幾十年來一直高度依賴美國提供的這些信息。”

  史蒂夫·沈士奇特別強調,美國大豆協會代表的是美國大豆種植農戶的利益,而不代表美國出口商的利益。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大豆出口市場,我們希望中國企業盡快成熟起來,成為最有經驗的買主,因為這最符合美國豆農的利益。“這也是我們舉辦此次研討會的出發點。”

  大豆定價能否繞開CBOT?

  據了解,此次研討會不向企業收取參會費,研討會的費用全部由美國大豆協會承擔。美方此舉的意圖很明顯:顯示與中國企業共同發展的誠意。國內相關政府部門、企業的負責人以及美國產業界代表共200多人出席了研討會。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領情”。盡管收到了邀請,但徐建飛沒有參加這次研討會。他對記者說:“當前重要的是改變不合理的定價機制,而不只是被動地學習、接受。”

  這個被認為是不合理的定價機制,就是國內不少企業詬病頗多的“南美種大豆、中國吃大豆、美國賣大豆并決定價格”的現狀。

  自1996年以來,我國從大豆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大豆進口數量快速增長。2004年,我國進口大豆預計超過2000萬噸,貿易額近50億美元。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豆進口國,進口量占國際市場貿易量的1/3。業內不少人認為,“中國應在全球大豆定價機制中具有相當發言權。”

  但事實并非如此:世界大豆主產區為美國以及巴西、阿根廷三個國家,但國際大豆貿易卻掌握在以美國公司為主的近10家國際糧商手中。而國際大豆交易價格又以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的期貨價格為基準。國內企業多認為,芝加哥交易所的農產品期貨價格更多反映美國市場行情,并不能全面反映國際大豆供求狀況。

  針對這種現狀,國內有的企業已開始嘗試走“第三條道路”。如直接和南美大豆產區聯系,試圖繞開芝加哥交易所(即CBOT)。

  史蒂夫·沈士奇顯然對此并不認同。他強調說,美國既是大豆的出口國,也是大豆主要的消費國。去年美國的大豆產量達到8600萬噸,其中美國國內消費了4500萬噸,其余用于出口。

  史蒂夫·沈士奇說,“從市場的角度來說,無論是什么市場,其中賣方和買方的數量必須足夠多,這樣交易各方的利益才能得到良好保證,CBOT正是如此。CBOT之外可能會有其他市場進行大豆交易,但如果只有少數幾家買方和賣方參與的話,市場被操縱的可能性就更大。”

  在伯尼·丹看來,期貨交易是規避大豆貿易風險的有效工具,無論中國企業對此“有什么樣的情緒或想法”,都應學習其中的技巧而不是“繞開”。他委婉地指出,CBOT市場交易模式的有效性,已在其迄今157年的歷史中得到了驗證。

  “國際定價權”還需冷靜對待

  因大豆“進口危機”而遭重創的部分國內企業,在“國際定價權”問題上多少帶有情緒化色彩,這也可以理解。而國內中介結構的看法,則相對冷靜不少。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裁朱玉辰說,在“國際定價權”這個問題上不要過于敏感。“好像國外期貨市場把中國定價權拿走了,我們要搶回來。事情沒有這么簡單。你擁有多少定價權,關鍵是看你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如果你做大做強了,到時就能成為定價中心。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相對于美國同行態度鮮明的看法,研討會的另一主辦方——中國食土商會并沒有直接就“國際定價權”發表看法。

  不過,中國食土商會會長曹緒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去年的大豆“進口危機”,商會多次開會分析原因,并形成相關意見上報國務院。“令我們高興的是,政府采納了我們的意見,并首先于去年年底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了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把進口大豆包括轉基因大豆納入國內大豆期貨市場價格體系和避險機制,這將加大中國在國際大豆市場定價方面的權重。”

  “我們分析去年危機爆發的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和國內企業缺乏風險防范意識、技巧外,國內企業信息不對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實際是個老話題,不僅是大豆,其他很多農產品,我國都沒有一個權威部門發布相關信息,所以國內企業大部分都是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做出決策。但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往往不是很準確,國內企業因此吃了不少虧。因此,我們建議能有一個政府部門牽頭,幫助企業做出準確的市場預測。

  “另外,我們也設想在國內實行大豆進口信息包抄制度。每個大豆采購商簽約和到貨的情況即時向商會通報,商會經技術處理后向全行業發布。這樣在保證企業商業機密的前提下,為每個企業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從而盡量減少目前價格決定機制下的風險。”(來源:經濟參考報)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