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南寧市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初探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9日 11: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南寧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樞紐城市,641.67萬人口中農村人口比例高達73%。據《南寧統計年鑒》(2004)資料,2003年由農村居民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只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8%,顯然,這與其人口數量是極不相稱的。在城市消費市場逐漸飽和的今天,發展和繁榮農村消費市場已成為拉動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而消費嚴重不足的農村市場,卻有著非常巨大的市場潛力,本文通過以2003年的數字為例,對南寧市農村消費市場的現狀、特點與存在問題及發展
農村市場的有利條件進行分析,提出了發展農村消費市場的思路與對策。

    一、南寧市農村消費市場的現狀

    (一)消費水平比較低。2003年南寧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40元,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1/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部分省會城市比較,也存在較大的差距,與先進城市的差距更大。如下:

    2003年部分省會城市農民人均消費支出(元/人)

    ――農民人均消費支出

    全國/1943南寧/1740北京/4147上海/5670天津/2319廈門/3737長沙/3172

    成都/2721南昌/1984呼和浩特/1991濟南/2316鄭州/2273

    (二)消費層次低,消費結構不合理。目前南寧市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僅局限于食品類等生存資料,享受資料、發展資料的支出過低。如下:

    2003年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元/人)

    ――農村居民/消費支出/比重(%)

    食品/980/56.32 衣著/43/2.47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65/3.73醫療保健/76/4.37

    交通和通信/120/6.9 教育文化娛樂服務/224/12.87 居住/204/11.72

    其他商品和服務/28/1.61

    1、從食品消費支出看,2003年南寧市農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為980元,占消費支出的56.32%,肉、蛋奶及其制品消費量極低,全年人均消費量只有28.64公斤,說明目前南寧市農村居民食品消費以谷物的膳食結構為主。

    2、衣著消費支出比重很低。2003年南寧市農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衣著消費支出為43元,只占生活消費支出的2.47%。

    3、從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方面的支出看,2003年農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方面的消費支出為224元,其中,教育服務方面的消費支出占了較大的比重,2003年南寧市農村居民該項支出為198元,占了全部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的88%,其他文化娛樂方面的支出只占較小的一部分。說明農村居民除了食品方面的支出外,花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比較大。

    4、農村家電普及率低。2003年平均每百戶彩電擁有量為58.58臺,空調3.11臺,電冰箱4.05臺,洗衣機6.53臺,微波爐0.11臺,影碟機2.37臺,電話機2.84部,移動電話1.64部,照相機1.19臺,均遠遠低于城市水平。

    5、農村家庭住宅配套設施欠缺。由于居住環境的限制,目前大部分農村居民家庭住宅里沒有自來水、煤氣等配套設施。從970戶農村居民抽樣調查資料看,雖然南寧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9.76平方米,且樓房占了66%,但家庭住宅配套設施仍比較欠缺:無廁所的住戶占了36%,使用液化氣的住戶僅占13%,使用自來水的住戶占49%。

    6、交通工具比較缺乏。2003年南寧市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自行車104輛,摩托車47輛,生活用汽車0.6輛。

    二、制約南寧市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的因素

    (一)農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且增長緩慢,導致有效需求不足,購買力不強。消費需求的形成有兩個條件,即購買意愿和購買能力。如果消費者對某種商品雖有購買欲望,但沒有貨幣來支持,就不能實現消費。從南寧市目前農村市場來看,農民有較強的購買消費欲望,然而卻缺乏相應的購買能力,使得農村市場始終不能有效啟動。究其原因,即為目前南寧市農民純收入仍普遍偏低,增長速度緩慢,限制了農民的消費。主要表現在:

    1、農民收入偏低限制了農民的購買力。改革開放20多年來,農民人均純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處于比較低的水平,2003年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231元,比上年增長5.7%,而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62元,是農村居民的4.1倍。即使農民將全部純收入用于消費,其在消費市場上的購買力也極為有限。其次,農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家庭人均純收入偏低的人口占農村人口的比重大,據對970戶農村居民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9.28%;1000-1500元的占21.03%;1500-2500元占39.28%;2500-3500元占14.23%,3500元以上占16.19%。由此可以看出,南寧市農村居民收入水平還比較低,有些農村家庭收入還未擺脫貧困。農村居民整體生活水平還屬于溫飽型。農民收入偏低嚴重限制了農民的購買力,影響了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

    2、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影響到農民生活消費支出的增加,限制了農村最終消費。2003年農民人均收入只有2231元,不到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收入明顯偏低;同時農民收入增長幅度曾一度逐年下降,從1998年的8.61%一路下降到2000年的5.05%,2001-2002年略有回升,達到6.27%和8.75%,2003年又回落到5.7%。由于國家財政和信貸資源的分配中存在著較多重城市輕農村的傾向,例如2001年國家大幅度提高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提高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費、失業保險金,致使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另外,低收入農民群體龐大,收入分配不均衡,收入增長不同步,使潛在的購買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難以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致使農民的總體消費需求增長緩慢。

    農民收入偏低,增長速度緩慢的原因:

    第一,由于近幾年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供求格局的根本性變化,絕大多數農產品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因而導致許多農產品價格低迷,銷售不暢,農產品受到較強的市場需求的約束。諸多農產品價格的下降直接導致了農民實際收入的下降。

    第二,由于農民的負擔較重,導致其實際收入下降,預期消費遞減。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3年平均每個農民負擔33.28元,還是比較重的。

    第三,當前鄉鎮企業正處在深化改革和調整的關鍵時期,增速減慢,短期內難以吸納大量的勞動力,并且隨著城市就業競爭的加劇,農民進城就業的壓力增大,這也加大了農民增收的難度。

    第四,由于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滯后,農民的增收渠道單一,農民收入增長的速度緩慢。

    第五,市場不活,流通不暢,農產品不能順暢地流入城市。有些農村地區之所以貧困,很大程度上并非不能生產產品,而是由于商品流通沒有搞活。近幾年,南寧市相當一部分地區生產的農產品如龍眼、荔枝、西瓜等都存在因流通不暢而滯銷的情況。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換來實實在在的金錢,致使農民生活質量無法提高。

    (二)基礎設施薄弱,消費環境差。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農村基礎設施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同城市相比還相當落后,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村家庭的消費,從而制約了農村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具體表現在:

    第一,農村的交通設施落后。道路交通是產品能順利流通的關鍵,目前南寧市農村大部分是土路山路,路況差,交通極不方便。當地的農產品運不出去,影響了農產品的銷售,減少了農民的收入。外面的產品運不進來,當地農民的消費欲望難以滿足。

    第二,農村的信息技術相對落后,通信手段不發達。消費信息是指導消費的重要依據,從微觀上講,消費信息能引導消費者去購買、使用商品,引導消費者慎重考慮自己的消費支出,改變自己的消費結構。但據調查,目前在農村廣大農民的信息獲取主要依靠間接途徑實現,即絕大部分信息通過鄉村的主管部門逐層傳達來實現,這樣農民有關消費的信息的及時性和可信度必然大打折扣。另外雖然農村的電話普及率已達到28%以上,但是真正用此來獲取市場信息的用戶并不多,絕大多數用戶對電話等通信設施的消費還處于低級階段。這在客觀上制約了農民的實際消費需求。

    第三,農村的消費環境差。南寧市農村供電設施較為落后,并且電費明顯偏高,成為制約農民對家用電器消費的“瓶頸”。農村消費市場的基礎設施簡陋落后,銷售的消費品基本上是初級、落后的商品,連農民的日常消費都難以滿足,就更談不上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實現消費層次的升級。

    第四、農村市場建設投入不足,商業網點布局不合理。長期以來在農村工作中重生產、輕流通,對農村市場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商業網點布局不夠合理,大型商場過于集中在城市中心,而農村流通網絡建設長期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市場規模小,銷售網點少,運輸、維修等服務環節尚不健全,在客觀上制約了農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三)適應農民購買力及其消費特點的商品缺乏,銷售服務和售后服務滯后,假冒偽劣商品率高也影響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例如:家電產品在城市已趨飽和,市場擴張的潛力在農村。但據推算,一個農民家庭12年的儲蓄才能買得起一臺電冰箱,所以面對高昂的價格,農民的收入顯得微不足道,盡管有強烈的需求愿望,然而這種需求愿望最終也將會因無購買能力而難以轉化為實際需求。這表明,家電產品的價格偏高是其在農村未打開市場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生產者的銷售服務和售后服務的相對滯后,假冒偽劣商品充斥農村市場,也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了農民消費的積極性。

    (四)農民的預期支出增加。農民的子女教育、疾病醫治等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建立起來,農民收入極不穩定,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不能把有限的資金完全用于消費。在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預期收入減少的同時預期支出卻在增加,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①子女教育費不斷增加。教育制度的改革尤其是高校擴招和實行有償服務給家庭本就不富裕的農民帶來沉重負擔。過去供一個孩子從小學上到大學只需幾千元,而現在僅一個大學生每年就需要上萬元。2003年南寧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231元,以四口之家計算,一名農村大學生完成學業要花掉全家大約五年的純收入。這樣算來,在農村一個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只要家里有一個孩子準備讀大學或正在讀大學,全家就必須節衣縮食,減少開支。②醫療費和醫藥費的攀升也超過了農民實際平均收入的增長幅度。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5.7%,而醫療費卻增長了47.34%,醫療費的增長幅度大大超過了農民收入的增幅,也大大超過了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在農村最貧困的農戶中,相當一部分屬于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的。

    (五)一些不良的消費觀念抑制了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據調查,南寧市農村有部分農民用于送禮、博彩娛樂等灰色開支高于日用品的消費支出,而這部分消費支出并不能轉化為國民經濟生活中的有效需求。

    三、發展南寧市農村消費市場的有利條件

    (一)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有所提高,農村居民購買潛力較大。幾年來,由于各級政府重視減輕農民負擔,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從1998-2003年南寧市農民純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61%、7.05%、5.05%、6.27%、8.75%和5.7%。而同期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卻落后于收入的增長,2003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同比僅增長1.9%,落后于收入增長3.8個百分點。顯然,農民收入增長速度高于消費增長速度,由此可見南寧市農村居民潛在的消費需求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釋放,農村消費市場有一定容量,農民具有一定的購買力。

    (二)農村巨大的人口數量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容量。市場營銷理論指出,人口、購買力、購買欲望和商品是構成市場的4個必要要素。據統計,南寧市2003年鄉村人口數為495.49萬人,總戶數為119.16萬戶,戶均人口數為4.16人。從南寧市城鄉居民的消費支出構成看,2003年農村家庭人均全年消費支出相當于城市困難戶家庭人均全年消費支出的72%,但從消費支出的結構看,城市困難戶人均全年部分消費支出分別為:交通與通訊172元,教育文化娛樂服務351元,居住459元,其他商品與服務68元,而農村居民分別為120元、224元、204元、28元,各相當于城市困難戶家庭相應支出部分的70%、64%、44%、41%。如果將農村家庭人均全年消費支出與城市困難戶人均全年消費支出之比(72%)與農村居民各支出項目與城市困難戶各支出項目之比相比較,農村居民各項支出的偏差分別為:交通與通訊類偏低2個百分點,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類偏低8個百分點,居住類偏低28個百分點,其他商品與服務類偏低31個百分點,如果有1/6的農村家庭在交通與通訊、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居住以及其他商品與服務等方面的消費支出接近或達到城市因難戶的水平,每年將形成3.9億元的市場消費需求量。

    (三)農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檔次低,市場空間大。隨著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環境的改善,農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不斷增加,2003年農村居民的彩電、洗衣機、熱水器等耐用消費品的百戶擁有量分別比上年增加10臺、3臺、6臺。微波爐、家用電腦、攝像機、中高檔樂器等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品味的家用電器開始進入農民家庭。但在農民家庭的耐用消費品中,仍有相當部分產品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生產的,需要更新換代。因此,在農村逐步形成千元以上耐用消費品的消費熱點是完全可能的。

    (四)隨著南寧市小城鎮建設的發展,農村居住及相關消費也將呈現增長勢頭。農村居民居住及消費正成為農村消費市場的領頭羊,由此拉動建筑裝潢材料等相關產業市場的趨勢已成必然。

    四、發展南寧市農村消費市場的思路與對策

    (一)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購買力。目前南寧市農村消費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的關鍵在于農民收入偏低,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必須采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購買力。

    1、調整優化農業結構,開辟農民增收的新渠道。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適應農業發展階段變化的要求。因此,要確保農民增收,就要大力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積極調整和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效、高產農業,是南寧市當前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2、加大市場開發力度,拓展農民增收的新空間。農民增收必須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搞活流通,流通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是農產品價值和農民收入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隨著農產品供求關系的變化,農民對市場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農產品能否賣出去并且賣個好價錢,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關鍵環節。因此搞活農產品流通,建立和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在當前就顯得十分重要。

    3、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增收的戰略性措施。從根本上講,農民收入偏低,是由于農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太低,而農業比較勞動生產率低的直接原因又在于農業勞動力數量過多。為此是要把發展第三產業與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結合起來,促使剩余勞動力向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轉移。

    4、因地制宜,開發農業觀光旅游。隨著居民收入增加和閑暇時間的增多,旅游業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在優質、優美的農村環境中參觀、休閑、生活、勞動、體驗農村的田園生活和生產生活方式,對于現代都市人富有吸引力。因此生態農業旅游把農業發展和旅游發展在生態農業的基礎上統一起來,用現代科技對農業基本建設進行強化,作為一種新興綠色產業,對于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消費環境對農民的消費行為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改善消費環境應放在加快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強農村水、電、路、通訊等設施的建設,尤其是加大電網改造力度、整頓農村電價,降低用電成本,鼓勵農民對家電的消費,為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和大型農機具進入農村創造條件。同時要大力發展農村新型流通方式,形成以縣城為重點、鄉鎮為骨干、村為基礎的農村消費品零售網絡,讓工業品順暢地流入農村。南寧市上年決定利用3年時間在全市開展鄉村公路、農田水利和生態文明村建設“三大會戰”,通過“三大會戰”,將有助于改善南寧市農村環境、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面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產生活質量,為擴大農村消費市場創造有利條件。相信隨著農村各項基礎工作的落實到位,農村消費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況將會得到改善。

    (三)建立市場信息網。可以通過在鄉村一級建立市場信息網絡或通過廣播電視,使農民了解市場信息,引導農民進入流通領域,搞活農產品流通,改善農民經營效益,更好地指導農民生產和消費。

    (四)企業要為農民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可通過“點菜經營”的獨特經營方式,根據農民的消費特點,開發有針對性的產品,生產符合廣大農民需要的實用、優質、功能簡單、價廉物美的產品,擴大農民消費需求。

    (五)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通過農村城鎮化,集中零散的居民,營造舒適便捷的城市消費環境,改善農民消費品市場功能,使小城鎮具有生產、服務、娛樂、教育的功能,一方面對周邊農村具有輻射經濟信息,拓展農村消費市場的作用,為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的發展作后盾;另一方面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支點和平臺,對于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培育農村居民正確的消費觀念。要加快形成積極的消費觀念,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生活質量,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要克服“只知道買價格低、便宜的商品,養兒防身養老”等片面觀念。要加快形成辨證的消費觀念,引導農民形成“消費創造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又會增加收入,收入的增加又會形成消費”這樣一種良性循環意識,逐步放棄傳統自然經濟條件下“不能消費,不愿消費,不敢消費”的消費觀念;要逐步形成健康、科學、文明的消費觀念,杜絕農村中日益漫延的盲目消費(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什么)、愚昧性消費(燒香拜佛、耗費巨資修建墳墓等)、腐朽性消費(賭博、嫖娼等),以積聚和合理分流農村消費品市場購買力,加速農村消費品市場的快速發育。

    另外,完善消費信貸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把消費信貸引入農村,建立農業保險經營機構,這將對農民消費行為和消費傾向產生積極影響。

    因此,要發展和繁榮南寧市農村消費市場,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手中有錢,心中不慌”,只有富了農民的“口袋”,才能讓農民“掏腰包”。規范市場是基礎。相信做好了各項農村工作,農村消費市場會合理有序發展起來的。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南寧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