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商業是城市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廣州市政府近日主辦的“商業流通與國際競爭力”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WTO后過渡期,我國應進一步加快流通業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表示,現代經濟領域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流通效率的競爭。特別是從制造業的再生產過程來看,產品處在制造環節的時間越來越短,而絕
大多數時間處在流通環節中,大約占85%—90%左右。因此,流通速度和效率的高低決定著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效率和速度。同時,流通還具有降低全社會的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認為,不斷成熟的流通業對經濟平穩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經濟穩定器的作用。我國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的這一輪物價上漲中,原材料、上游產品的漲幅要遠高于終端產品,期間流通企業在阻止物價過快上漲、緩解通脹壓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州市副市長王曉玲認為,中國加入WTO承諾了在分銷領域逐步開放,這對廣州的商品流通產業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它將加快商品流通產業自身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提高企業組織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徹底改變廣州商品流通產業散而小的局面;其次可以推動和促進廣州市的流通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開拓國際市場;再次,它將促使政府按照大市場、大流通的要求改革現行流通管理體制,按照市場導向的原則發展廣州流通產業,從而有利于現代商品流通體制的建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提供的數據表明,截至2004年9月,我國商業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1億美元,批準設立外資商業企業276家,分店4800多個。外資商業以發達地區中心城市和大型綜合超市等有較大影響力的業態為主要投資方向,對國內零售企業有較大的影響。
隨著我國加入WTO后過渡期的到來,國際流通資本的進入勢必加速。我國流通業發展存在市場規則不完善、市場秩序混亂、基礎建設相對滯后、市場主體規模偏小、企業經營方式落后、單體分散經營的主體所占比重較高等問題,影響其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謝伏瞻指出,整體而言,目前我國流通效率還比較低,現代化水平不高。2003年我國企業500強中的商業企業流動資金平均年周轉速度僅為2.4次,而發達國家商業企業資金周轉最高的每年達到20多次。目前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約為20%,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只有10%左右。我國流通業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在資金規模、營銷技術、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競爭能力還不強。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彭澎博士認為,從發展趨勢來看,我國應大力推廣連鎖經營,力爭用數年時間確立其在商業和服務業中的主體地位,這應是流通領域帶有方向性的改革。要建立和培養一批連鎖示范企業,鼓勵其通過資本運營等多種方式,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業主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管理規范、可持續發展的大型連鎖企業集團。
作者:王乃水 張朝祥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