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盡管在過去一年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企業效益普遍大幅提高,但影響我國經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國資委研究室的專家呼吁,我國亟待建立鼓勵自主創新的機制。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日前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指出,目前中央企業技術投入少,普遍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中央企業科技支出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平均
為1%,遠遠低于國際先進企業的水平。
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不僅存在于中央企業,資料顯示,雖然我國研發經費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但因基數過低,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目前僅為1%強,而發達國家一般在2%左右,世界500強企業一般是5%到10%。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展遲緩,遠未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多數大中型企業技術開發與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專家指出,作為一項重要核心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還是我國大多數企業的“軟肋”。及早解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問題,盡快建立鼓勵自主創新的機制,已成為企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專家建議說,提高創新能力,必須著力培育富有創新能力的各類人才。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堅持把發現、培養、使用、凝聚優秀科技人才作為科技發展的重要任務,進一步營造有利于科技進步激勵創新和人才輩出的政策與制度環境。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技術開發的激勵機制,凡成績突出的科技人員和職工給予重獎,實現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促進產學研之間的有機結合,推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此外,還要促進產學研相結合,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堅持先進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鼓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同時,保護和支持發明和創新的專利權,在創造的經濟效益中保留一定比例的收益歸創新者,并為技術創新項目的技術轉化和推廣提供實際支持。(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