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中日經貿關系發展背后的隱憂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8日 11:21 商務部網站

  日本,曾經連續11年為我最大貿易伙伴國,去年下降為第三;曾是中國吸收外資、引進技術的主要來源國,去年對華投資合同金額和實際金額均低于韓國,退居第四;曾是向中國提供政府貸款和無償援助最多的國家,最近打算取消對華政府開發援助。曾經輝煌的中日經貿關系究竟怎么了?

  連續的經貿輝煌

  據海關統計,2002年中日貿易總額1019.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2%,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占我外貿總額的16.4%。

  2003年我國對日本進出口總額為1335.76億美元,同比增長31.1%,占我進出口總額的15.7%,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我對日出口594.26億美元,同比增長22.7%,占我出口總額的13.6%,居第三位;我自日進口741.51億美元,同比增長38.7%,占我進口總額的17.96%,居第一位。中方逆差147億美元。

  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10月底,日本對華投資項目累計超過3萬個,協議金額650億美元,實際投入461億美元。此外,日本政府累計向中國承諾提供用于224個項目的30472億日元貸款,為125個項目提供了1322億日元的無償援助。

  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1至11月中日貿易雖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但已被中國與歐盟、美國貿易額超過,總額為1514.9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4%。其中,對日出口658.76億美元,同比增長23.7%;自日進口856.19億美元,同比增長28.5%。

  同時,我國對日逆差繼續擴大,1至11月,這一數字為197.43億美元,列第三位,僅次于我國對我國臺灣地區、對韓國的逆差。

  輝煌背后的的隱憂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日間政治關系已經處于低潮,這嚴重影響了兩國的經貿發展。”商務部研究院亞太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長文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徐長文是國內最早提出中日“政冷經也冷”的專家之一,他認為,所謂中日之間“政冷經熱”的說法并不準確。

  “中國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增速均在30%以上,而和日本的貿易增速只有20%多!毙扉L文告訴記者,中日貿易增長速度每年下降10個百分點,目前中日貿易增速已經明顯慢于中國與歐盟、美國、東盟的貿易增速。

  據他介紹,2004年,日本讓出了“占據”11年之久的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的位置,下降至第三。2004年前10個月,日本對華合同投資金額和實際投資金額均低于韓國,退居對華投資國家(地區)排位的第四位。

  “此外,日本對華援助和政府貸款也開始大幅減少。這些無不說明,中日的經濟關系已經變涼!

  “政熱”才能化凍“經冷”

  中日“政冷”直接帶來兩國間的大項目無法進行!耙胧箖蓢涃Q關系回暖,日本政府一定要在政治上作出積極行動,破解僵局。”徐長文說。

  他認為,包括新西蘭在內的30多個國家都已經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如果日本也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不僅對中日政治關系,也會對兩國經貿關系產生積極的影響。

  另據了解,中國在日本的18個自由貿易區候選國中排名一直靠后,但日本內閣府公布的信息顯示,中國是日本最好的貿易伙伴,中日經貿的發展直接推動日本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

  “日本應該有遠見一些,建立中日自貿區對兩國其實是雙贏的。目前,日中主要商品貿易相對于同期還是增長的,中日雙方都應努力保持這個發展形勢!

  徐長文還對記者表示,日本政府打算取消ODA(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無益于兩國經貿關系的改善。

  據他說,貿易、投資和ODA是中日經貿關系的主要內容。ODA在某種意義上已不僅僅是經濟行為,更是中日友好關系的體現。上個世紀80年代,中日年貿易額不到100億元人民幣。如今,這一數字將近1600億元人民幣,在很大程度上有ODA的作用。

  “ODA既然帶動了貿易增長,那么要求ODA‘畢業’和認為取消ODA對華沒影響的看法就是不對的!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