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來自《人民日報》的報道,這樣一個數據或許很難讓人相信:藥品廣告,部分媒體違法發布率達95%。
2004年1月至11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播了45424次省級和省級以下電視臺發布的藥品廣告,違法發布率為62.3%;2004年6月至11月,監測檢查了159份都市類、晚報類和廣播電視報類報紙發布的10498個藥品廣告,違法發布率為95%。(《人民日報》1月12日
)
醫療與藥品,與百姓健康息息相關。但是這兩個領域,卻是問題頻現,甚至到了讓人觸目驚心的地步。其間,一些媒體在虛假醫藥廣告的發布上的推波助瀾,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去年,針對新興醫院(北京一家治療不孕不育癥的專科醫院)存在的虛假宣傳問題,國家廣電總局責令各地媒體立即停播以電視短片形式播出的違法醫療廣告,并對各類“掛角廣告”進行清理。8月25日,國家廣電總局要求禁播違規“掛角小廣告”的最后期限,記者于當日下午5時和夜間11時20分至12時兩個時間段,隨意搜索了一下電視頻道,就至少發現7個掛角小廣告,除了一例合乎要求外,其余6個無一例外存在違規現象。(《中國青年報》2004年8月27日)
“新興醫院現象”可以看作是媒體醫藥廣告的一個縮影:同一個醫療機構或者藥品,一邊是被頻頻的曝光的不實宣傳、夸大療效,另一邊卻是熱火朝天有增無減的虛假廣告。出現于電視、廣播、報紙上的醫藥廣告,可謂多如牛毛,屢見不鮮。
媒體不承擔核實所有廣告真假的職責,它也沒有權力去查處所有的虛假廣告,但作為廣告發布的載體,媒體應該盡可能起到“過濾器”的作用,而非無論真假好壞,一概來者不拒。基于媒體自身所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良知,它有義務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杜絕違法廣告的發布,并且,對明知有問題的廣告內容自覺抵制。
現在的問題是,別說自覺抵制不良廣告,就是依法發布廣告,對不少媒體而言,都是一件難事。省級及省級以下媒體,電視廣告62.3%、報紙廣告95%的違法紀錄,足以證明,對一些媒體而言,別說是社會責任和良知,就是連基本的遵紀守法,都做不到!
原因很簡單,利益所趨。從國家藥監局公布的數據來看,違法違規發布醫藥廣告的,多是省級以下電視臺和都市類報紙。這一類媒體,面臨最為嚴峻的市場競爭。廣告是大多數媒體盈利的首要支柱。并且,在無序的市場競爭中,選擇良知就往往意味著被淘汰。僅憑一兩家有良知的媒體,去抗衡龐大的“違規者”,無異于螳臂擋車。而一旦“違規者”不僅不受懲罰,反而獲得巨額的廣告利潤,那么示范效應最終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眼前經濟利益的獲得,是以犧牲責任,良知和公信力為代價。這一點,相信媒體心知肚明。只是,在誘人的“金蘋果”面前,有多少媒體能夠守得住自己的道德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