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訪國際能源署常務副署長Christof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09:34 東方早報

  在政治、需求、投機等三大因素沖擊下,今年以來國際油價穩步上升,突破50美元心理大關后遲遲下跌,最近仍在45美元附近徘徊。明年的國際油價何去何從,“中國因素”是否成為高油價時代的罪魁?對此一系列國內工業企業關心的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西方獨立的能源監督機構———國際能源署(IEA)的常務副署長ChristofVANAGT。

  東方早報:

  國際油價是否還有上升空間?

  Christof:

  作為IEA組織成員,我不能對未來油價走勢給出判斷;但國際能源署目前達成的共識是,今后的油價仍有向上的壓力。

  有人說,目前國際市場進入了一個高油價階段,這是由于國際油價的煉油能力下降,需求市場仍然迅猛上升。而從目前來看,這樣的現狀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因此,預計未來油價仍將保持在至少30美金/桶左右,并可能持續至2010年。

  此外,OPEC會“保護”油價在30美元上方,雖然他們的控制力不會太強,但還是會很有作用。因此在2010年之前,國際油價不會低于25美元,可能在25美元~35美元附近達到穩定區間。

  東方早報:

  油價能不能沖破60美元甚至更高?

  Christof: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即使有,持續時間也非常短暫。

  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石油供應短缺,人們認為到90年代油價會突破100美元/桶。但事實卻是,高油價促使石油輸出國不斷產油已獲更多利益,同時需求市場的增速開始放緩。許多人認為,當今時代不同了,國際經濟不再過分依賴石油,但我并不同意這樣的觀點。

  如果油價到達過高位置,就可能像8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時那樣,油價將遭遇急速下降。

  東方早報:

  有一些專家最近認為,是中國過度增加的能源需求導致國際油價不斷上升,這種說法成立嗎?Christof:把高油價歸咎于“中國因素”是不合理的。能源已不再是單純的工業需求品,還成了國家互相制衡的政治外交工具。從國際能源署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各國之間減少這種利益互換,而是輸出國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將石油送至需求市場。

  決定油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若單純從供求關系看,目前全球市場的需求增加量正在減少,由此可推測明年的國際油價會緩慢下降。但除了供需矛盾之外,國際油價對政治性、自然災害性的突法事件又太過敏感,一旦突發就直接影響油價波動。

  東方早報:

  中國目前正在建立戰略石油儲備(SPR),因此需要不斷向國際市場購入原油。那么,這樣會否影響國際油價走勢?中國是否應該看油價行情來推進建立SPR的進度?

  Christof:

  很明顯,建立SPR肯定會加強對國際原油的需求。但這也要取決于中國希望以多快的速度來建立SPR,如果在很短時間內,那肯定會對國際油價的抬高造成一定作用。

  但建立SPR是一個政治決策,而非經濟決策。就像美國一樣,在建倉時不在意當前石油的市場價格有多高。對中國而言也是如此。

  東方早報:

  高油價下中國有否對策?

  Christof:

  中國需要節能。中國過快的工業化進程使國內節能工程沒有得到充分考慮,比如加強農業領域的能源利用率、設計節能汽車和高效能源發電設備等。

  此外,中國還應確保進口石油路線的多樣性、進口石油商的廣泛性,以及投入更多資金研發替代能源。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新酷鈴選
最新最HOT鈴聲推薦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