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7 08:45 難破股市危局 市場面臨硬性接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09:03 青島安信 | |||||||||
周五,上證綜指將中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第一根年K線缺口回補,就當市場認為反彈階段來臨之際,股指一路震蕩向下,拉開“跌不驚人死不休”之勢,就是這樣孱弱的市道,為何我們的市場一跌再跌,為何我們的市場能夠置政治局常委于不顧,市場自有其內在本質的深刻原因。 原因一:國際化令市場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眾所周知,我們的市場面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歷史重任,“國際化”內在本質,是將整個中國經濟體納入世界地球村體系。可悲的是,在地球村我們的市場并沒有主導話語權,一流的國家定標準仍是不可更改的定律。因此我們看到,雖然我們的市場一跌再跌,但比起相鄰的H股市場和遠在他方的N股市場,中國上市資源從全球化定價角度仍就最高。最高合不合理?可能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合理的,因為我們有中國特色的國情,但是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這種高高在上的股價是根本不可能合理的。既然選擇納入世界體系,我們就一定有所失去,尤其在中國最優質上市資源已經在H股、N股市場形成市場化價格之際,按照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體量相比,帶有深刻計劃經濟色彩、看似“二手市場”的A股市場,必然要經歷接軌過程,這一點應該是每一位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只不過令市場有些人士依然心存僥幸的是目前我們依然沒有實現資本項目下可兌換。但任何一個新興國家市場化進程告訴我們,這些人士的理論依據猶如建立在沙灘上一樣,不堪一擊。從我國匯率體制改革方向,先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然后實現資本項目下可兌換是不可逆轉的潮流,而目前在接近一半資本項目可兌換尤其是實行QFII制度以來,不同幣種與人民幣兌換的堤口已經出現管涌,“歷史之趨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像掩耳盜鈴的做法在我國國際化進程中是絕對行不通的。 原因二:市場化將股權分置問題逼近“死胡同” 股權分置問題帶有鮮明的歷史烙印,是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制度缺陷,國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賣方是政府的,監管機構是政府的,中介機構也是政府的,而現在的情況卻是在市場化改革的今天,所有的問題交給市場來解決。試想,計劃行政手段造成的制度缺陷,又怎可能通過所謂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所以,自2001年以來,縱然再多的解決方案,根本就不可能形成所謂的“帕累托改進”效用。A股解決股權分置問題,H股、N股股東這樣在法制化社會的投資者能心甘情愿嗎? 因此,錯誤的解決思路,錯誤的解決方法,一定會使得市場錯上加錯,這就是我們的市場為何能夠將兩位政治局常委的講話置于不顧,為何無法提振市場人氣,為何無法走出市場危局的內在根本原因。 或許,市場的投資者責怪處于資金優勢地位的基金置市場生死不顧。但是,面對只有50家真正具有投資價值上市公司,基金經理又怎能放心的將投資者的養命錢置于這深陷的無底洞呢?解決這個問題,看似支持優質大盤藍籌股能夠解決問題,但在股權分置問題、市場國際化接軌問題仍未解決之前,豈不是增添新的風險因素。 總之,市場演繹其內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我們的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造成市場改革成本是無法估量的,但比起掌握國家命脈的商業銀行改革,又像不值一提,我們的市場目前處境及其尷尬,希望投資者在進入市場之前,應深刻體會這富有深意的“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