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05(三)本報記者 蘇培科
2004年中國經濟出現了部分行業的投資過熱,固定資產投資速度的大幅飆升引發了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對于經濟學家們一致認為2004年可圈可點的宏觀調控,經濟學家吳敬璉總結為“有小驚無大險”。但2005年的中國經濟會不會繼續這樣平穩較快增長?投資增幅將會呈現一個什么樣的速度?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說:
“這個數據誰知道呢?猜測這些數據簡直和算命一樣,所以不好說。”
對于這個不好說的數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了近10位經濟學家,很多人對此預測都避而不談。但是通過各種趨勢來看,對于2005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至20%以下的正常區間,都持肯定意見。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周景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憲容和北大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蔡志洲等諸多專家都是如此判斷,但他們的前提是,要在合理的調控和政策環境下,既要擺脫投資過熱又要防止因急剎車帶來的過冷。
投資增幅17%是一個正常區間?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近期在一次經濟論壇上說,中國的經濟增長“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依靠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如果投資增長幅度過快,特別是個別行業出現投資過熱,會使得整個國民經濟出現失衡。
他說,前年中國整個GDP增長8%,當時投資、消費和出口的貢獻率是4:3:1,而去年的9.3%,其投資、消費比是6:3,因此整個中國經濟拉動主要依賴投資。因此中國的投資到2007年前仍然還會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姚景源認為,現階段投資增長有其必然性和客觀性,這種必然性和客觀性主要取決于四個方面:一是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增長時期,在這個時期,工業結構出現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重化工業在整個工業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客觀上使投資規模勢必增大;二是消費結構升級勢必帶來產業結構的升級,產業結構升級就產生投資需求;三是城市化進程也會對投資帶來較大的需求;四是國際資本的轉移也對中國的投資熱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他強調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要時刻保持頭腦冷靜,防止投資過熱,防止國民經濟出現失衡。因此投資增幅與經濟發展速度協調是一個非常難以把握的平衡點。
對于這樣一個難以把握平衡點,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的周景彤作出了大膽的預言:“2005年,預計中國政府將會及時出臺有關維護經濟安全、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優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現壟斷等方面的具體操作細則;投資體制將不斷改革和完善,進一步促進全社會投資環境的改善。預計2005年全年全社會投資增幅在17%左右,基本在正常增長區間,其中城鎮投資增速在20%左右,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但由于投資慣性作用和促進因素較多,尤其是企業投資自主性大大增強,使投資增長不會大幅回落,不會出現許多人所擔心的‘硬著陸’。”
對于周景彤提出的2005年全社會投資增幅17%增長目標,北大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認為,如果真的能達到這一增長速度,投資和經濟增長將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和諧狀態。
17%投資增幅的現實基礎
對于如此具體的數據,周景彤認為,2005年投資增速將繼續回落至17%,主要是基于對2005年投資增長有利的因素和不利因素之上,利好、利空左右平衡之后才得出的。
他說,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一是宏觀調控政策轉型的效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仍將執行適度從緊的方針,貸款規模和投資規模都將繼續受到控制。
二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必須堅決扭轉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狀況,全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一方針將對以鋪攤子、爭項目為主的粗放式投資產生抑制作用,同時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
三是外需拉動作用減弱。近幾年我投資的高增長一個很重要的拉動因素是國際環境好轉帶動我國出口大幅增加。但由于世界經濟回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今年基數高等原因,明年出口高增長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出口對投資能產生多大作用還難以下結論。
他分析有利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效益總體水平持續提高。這對增強企業投資能力和意愿,擴大投資將產生積極影響;二是物價保持在較高水平。預計明年物價將繼續保持在4%左右的增長,有利于企業效益和盈利水平的提高,增強企業投資的積極性;三是國民經濟高增長。
周景彤說,得出2005年投資增速將繼續回落至17%的數據,除了綜合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外還結合了以下因素:西部地區投資形勢不容樂觀;外商直接投資平穩增長;第三產業投資較快增長;工業投資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農業投資將繼續得到加強;資金來源;投資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和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等諸多因素,因此,2005年全社會的投資增速應該要回落至17%、城鎮投資增速20%左右的正常區間。
對此,蔡志洲認為,消除了價格變動之后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增長率,保持在10%~20%的區間內較為理想,17%的增幅極有可能。2003年這一數值為24%,相對偏高。2004年第一季度更高。超過了這一幅度的投資,就可能超出市場消化能力,在不遠的將來就會轉化為相對過剩的生產能力,造成經濟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如果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度,由于固定資本形成在GDP中的比重不斷增加,逐漸接近居民消費的比重,在經濟增長速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一定的臨界值,那么,居民消費就會出現負增長,因此投資增長速度必須要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從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回落至這一合理區間比較現實。
如何抑制不和諧的投資沖動?
“投資是一種信心,和股市一樣,說漲就漲說跌就跌,不存在一個長期的緩解過程,因此絕對不能采取強行的抑制,不能一看到熱就行政干涉,更不能急于撫平,因此中央政府在2005年宏觀調控時只能采取適當的政策引導,采取市場的自我調節機制來抑制不和諧的投資沖動。在這個過程中,中央不能為了調節總體經濟數據的平衡,而去果斷地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這樣帶來的結果只會使投資者的積極性和投資信心迅速受挫、經濟迅速變冷。”蔡志洲分析說。
他說,要想讓經濟發展和投資速度和諧,必須要采取需求管理的方式,運用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并適當提升原材料的價格,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限制地方政府和個別行業的盲目擴張和投資沖動。
易憲容則認為,一味地指望行政調控去協調發展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國內的一些經濟數據,究竟有多少是能夠真真切切地反應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是值得懷疑的。因此對于地方政府的瞞報和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的投資增長速度,一切行政手段和計劃手段都是不可行的。抑制地方投資沖動和房地產盲目投資最好的方式就是再加息,提高投資資金來源的成本,迫使投資人無利可圖后被迫收手投資,才能讓投資速度降到合理的位置。
對于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投資增長速度,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投資過熱。姚景源說,形成投資過熱的深層次原因是我國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以及機制和體制上的問題。他說,目前全國在建項目約有7萬個,總規模有十六七萬億元左右,每年投資5.5萬億元到6萬億元,在建規模相當于前3年總和,但實際消費卻遠遠不足。因此,促進消費才能夠使目前的供給被全面消化,經濟運轉才能保持高速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