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伏瞻:入世過渡期后國內流通業面臨新挑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08:59 中國經濟時報 | |||||||||
記者崔克亮1月15日廣州報道 隨著中國入世過渡期的基本結束,中國分銷業的市場會進一步對外開放,外商投資商業流通領域在股權比例、地域和數量上的限制都將取消,國外大型商業資本會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這必將進一步改變國內流通領域的競爭格局,引發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流通企業將面臨新的挑戰。 1月1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在由該中心和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
謝伏瞻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流通產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日益提高。例如,近十年來流通業在全國GDP中的平均比重為8.5%,流通業為國家創造的財政收入逐年增加,在吸納城鄉居民就業和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方面的貢獻更為突出。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國流通業現代化程度和組織化程度大大提高,連鎖經營方式方興未艾,大型超市、購物中心、便利店、專賣店等先進的流通業態和經營方式得到快速發展,進而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但是,總體來看,中國的流通規模還比較小,效率比較低,現代化水平不高。2003年中國企業500強中的商業企業流動資金平均年周轉速度僅為2.4次,而發達國家的周轉速度最快的每年達到20多次。目前,中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約為20%左右,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只有10%左右。中國流通現代化的投入不足,對流通信息化建設的投資較少。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流通業在資金規模、營銷技術、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競爭能力還不強。 謝伏瞻說,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重要階段。一方面,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居民消費結構迅速升級,帶動了一些重要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中國工業化進入發展中期,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同時,國內承接國際制造業轉移的步伐也在加快,進一步拉動了經濟增長。 謝伏瞻指出,在看到中國經濟發展有利條件的同時,也必須正視一些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增強國際競爭能力,F代經濟領域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流通效率的競爭。特別是從制造業的再生產過程來看,產品處在制造環節的時間越來越短,而絕大多數時間處在流通環節,大約占85%-90%左右。因此,流通速度和效率的高低決定著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經濟效率和速度的高低。同時,流通還具有降低全社會的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