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增持浦發銀行 上海灘金融老大棋到中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7日 08:40 經濟觀察報 | |||||||||
眾多實力企業競相爭當上海本地金融控股集團的大戲,將隨著上海國際集團控股浦發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的舉措,而告一段落。 “控股浦發行是我們整個金融控股規劃中的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我們現在實際上已經是金融控股集團,剩下的任務就是整合。”1月12日,上海國際集團一位高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上海國際有意在3-5年間轉變為一家管理型金融控股公司,而整合旗下的各金融板塊之后,將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搭建混業經營的平臺;所控股的實業投資公司將首先轉化成資產管理公司,并在產業基金法的進一步明確下,發展成為產業投資基金。 這樣的戰略思路在上海國際誕生之初開始萌芽,而在其控股上海惟一的上市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以下簡稱“浦發行”)之后,得以進一步明確。 增持浦發行 1月4日,上海國際集團受讓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900萬股浦發行股權,一共持有的浦發行的股份占其總股本的4.73%。加之,上海國際集團控股子公司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所持有的浦發行7.01%股權,上海國際實際持有浦發行股權達11.74%,成為浦發行的實際控制人。 “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是浦發行的第一大股東,但是因為浦發行的股份相對分散,而上國投又只是我們的控股公司,不便于我們公司在戰略上來控股浦發行。隨著銀行很有可能向全能型銀行轉變的趨勢,浦發行將成為我們整個金融控股系統里面的一個重要的混業經營平臺,所以我們在2003年就開始以集團的名義持有浦發行的股份。”上海國際集團投資部一位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說。 成立于2000年4月的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金融產業為主體,具有投資控股、資本經營和國有資產管理三大功能的管理性控股公司,金融資產、金融股權分別占到集團總資產和直接投資的65%以上。 然而,根據花旗和浦發行的協議,到2008年前,花旗最多可持浦發24.9%的股份,成為浦發行的相對控股股東,上海國際目前的控股地位還面臨花旗在4年中的可能戰略選擇。 “上海國際持續增持浦發行的股份,可以算是對花旗有可能不再增持的一個回應。”1月12日,華夏證券研究所分析師袁建軍接受本報采訪時分析認為。目前,外界一直猜測花旗集團有意參股中國建設銀行。 “對于浦發行來說,我們更愿意引進花旗,他們對我們的經營管理、風險控制等都能夠起到優化作用。上海國際增持我們的股份,看重的是我們的回報。”楊國平表示。 對此,上海國際集團方面也表示:“控股金融企業只是我們的戰略,我們最終是希望這些公司在集團這個平臺下進行資源整合,通過整合來發揮金融控股的優勢。” 金融控股地位或將勝出 “通過控股浦發,我們基本上在上海的金融控股企業中已經勝出。”上海國際內部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上海建立金融控股集團一直是上海市政府的長久規劃。2004年3月,上海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曾透露“上海應盡快構建若干家本土大型金融控股集團”。而包括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寶鋼、申能、上實、上海國際等本地金融企業和產業集團都有金融控股的意圖。 “根據現在的情況,券商很難成為未來金融控股集團的侯選人;”上海本地一位資深銀行界人士分析認為。 而德隆事件之后,高層對產業控股金融的意向似乎在弱化。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曾于2004年上半年公開表態:由純粹的投資公司或者非金融企業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未必是中國金融業走向綜合經營的良好模式。 另外,對實業資產的轉化,上海國際的思路也很有“新意”。“我們未來會把目前的實業投資首先轉化為資產管理公司,然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轉化為產業基金。正在進行的是上投實業和華東實業,使這些產業基金最終變成集團的類金融。” 上海銀監局內部人士也曾對記者表示:“我們總體是比較傾向于由金融類企業成為上海本地的金融控股集團。上海國際在這方面比較符合要求。但是,上海本地金融控股集團的資格最終還有待于央行或者更高層的認可。” 而對于成為金融控股集團的困難,上海國際這位高層人士也坦言:“上海國際集團是在上國投的基礎上成立的控股公司,很多人事、管理、行政都基本是沿用了上國投的國有管理模式,這可能是未來發展的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