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商人攪動新疆棉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6日 11:01 錢江晚報 | |||||||||
元旦過后,溫州機場一直忙碌異常,近4000溫州人從新疆轉道回到老家。王進南也是其中的一個,他曾于去年和今年在新疆當地的棉花收購市場掀起巨浪。 又一年對新疆棉花投資行為結束,大部分溫州棉客開始返鄉。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去新疆收購新棉的溫州人超過6000人,介入民資不低于80億元。
6000溫州人在賺棉花錢 “如果溫州人開了10家棉花加工廠,那么有9家都在外省。”王進南這樣形容溫州棉客的分布。“其中在新疆一地就占了70%以上。” 前幾年,新疆棉花收購市場逐步放開,棉花收購主體日趨多元化,由原來的單一收購主渠道演變為多渠道收購。王進南告訴記者,2003年,棉花市場收購全面放開后,新疆增加了許多民營棉花加工企業,的確有大量溫州游資進入新疆,他們也有相對固定的聯絡組織方式,也會到當地政府部門注冊登記或審批。 另一收購棉花領頭者周國林說,由于新疆本地的棉花收購呈相對壟斷狀態,2003年一放開棉花收購,眾多看好棉花投資市場的溫州人開始聚集并形成規模。“當時的資金介入超過120億元。”他說,去年的資金介入已經相對下降,幾大巨頭相繼撤出的同時是大量小股資本的加入,但參與人數上已經翻了幾番。 據他們估計,2004年在新疆的溫州棉客約有6000人左右,而相關資金的總額在80億元左右。 300溫州棉企打破當地壟斷 棉市一放開,溫州企業靈活的收購方式和當地傳統壟斷就形成了激烈的碰撞。新疆當地的資料顯示,2002年以前,在主產棉區阿克蘇地區的棉花加工廠只有百余家,主要從事軋花、制胎。周國林說,這個數字到2003年底,就翻到了190家左右,2004年的時候,甚至突破了300家。“兩年時間,翻了2倍,其中至少有1/2的工廠由溫州老板開辦。” 大量的廠房和企業需要有大量棉花。新疆棉花收購開秤之后,以溫州商人為主的民營棉花收購企業到處出擊。競爭激烈程度的迅速加劇,帶來了棉花價格的一路飆升。有業內人士舉例說,2003年9月,一家浙江民營棉企剛進疆收購,就在當時市場價上加了1.2元/公斤,新疆各主要棉區每公斤籽棉收購價甚至超過8元——這是新疆當地棉花的最高歷史紀錄。 周國林說,2003年溫州人的棉花收購比例約占1/3,相互間的價格競爭打破了由當地棉企壟斷的局面。 投資回報平均30% 周先禮是去年10月才加入到收購棉花的大軍中,當時他攜帶著65萬元的本金。回來的時候,他告訴記者,“賺了一點”。而至于具體的數字,他只含糊地說了句10萬元以上。那次和周一起去新疆的約有50人,周說,可以坐滿一輛最大的中巴車。 在北疆奎屯、烏蘇等地區,目前至少有70多家棉花收購和加工企業,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溫州人投資建設的。周先禮離家后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北疆重鎮奎屯,之后,他去了烏蘇,還到過獨山子一帶。“到處都是溫州人,”周這樣說,凡看到軋花廠進去一問,十有八九是溫州老板。在奎屯、烏蘇、獨山子等地,溫州人幾乎涉及到棉花加工的各個領域。他說,僅他看到的就有100多個企業主是溫州人。而他也表示自己前后接觸的人僅僅是所有溫州棉客中的一小部分。至于投資棉花的利潤空間,大概在30%左右。 新疆棉市今年誘惑不再 有業內人士認為,資本逐利性表明,棉花收購現已進入微利時期。隨著投資回報率的降低,今年新疆的棉市對溫商的誘惑已經不再。種種跡象表明,2005年,新疆棉市將不再是百億溫州游資的關注熱點。 “利好介入,短期內撤出,這是溫州人的天性。”王進南這樣說。明年他不會再去投資新疆棉市。他認為,新疆棉市經過2年的發展和競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不再對他具有吸引力。 接受采訪的周國林和周先禮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借著先進的設備和靈活用工、科學管理,我們能在短期內得到高回報。”周國林說,經營成本的降低是競爭的最重要手段,但不能長期利好,降價總是有一個空間的。“而現在這個空間已經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