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稅改不能受阻于跨國公司利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5日 11:32 證券時報 | |||||||||
近段時間,在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問題上,輿論多批評的是以“招商引資”為政績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外商一般沒成為關注的焦點。但現在,外商不甘于幕后活動,也要就這一問題公開“發言”了。根據1月13日的《中華工商時報》報道,54家在華跨國公司,針對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可能對跨國公司的影響,準備聯合向國務院法制辦提交一份報告,要求“取消對外資企業優惠政策應有一個5到10年的過渡期”。據說,這份報告還將同時提交給財政部、商務部和國家稅務總局。
我還注意到了上述報道中提到的一句話,“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們,跨國公司很生氣,后果很嚴重!”報道沒有指出這句話是誰說的,但意思已經很明白,無非是想用撤資來要挾。 中國入世都已經3年了,但現在,內外資企業還適用兩套稅法,這種狀況在全球極為鮮見。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的名義稅負是15%,實際稅負是11%,而內資企業目前的名義稅負是33%,實際稅負為23%左右。無論是名義稅率,還是實際稅率,內資企業的稅負都是外資企業的一倍。除稅率差別之外,各級地方政府為推動“招商引資”,還往往對“三資”企業有相當多的稅、費優惠和抵扣政策,更遑論土地、信貸方面的種種傾斜了。 應該說,中國政府對待外資的態度和給予的“超國民待遇”已經遠遠高于其他發展中國家了。正是基于此,一些學者批評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部分收益被外資拿走了,致使很多老百姓沒有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的確,由于本國經濟的后發地位,發展中國家客觀上需要獲取外資流入以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而出于“風險溢價”的要求給予外資一定的稅收優惠也是基本合理的,但如果這一優惠變成了外資既高于本國企業、也高于外資在母國待遇的“超國民待遇”,特別是,外資反把這一優惠用來“要挾”東道國,那么,將會置本國企業于不利地位,對本國經濟造成損害,從而有違吸引外資的初衷。首先,它造成了外資對內資的擠出效應。其次,對外資的稅收優惠,也嚴重扭曲了企業行為,形形色色的“假合資、假外資”即是其表現。有研究估計,“假外資”占了實際FDI利用額的三分之一左右。再次,與“優惠”并存的種種腐敗、設租尋租、不透明和不確定性,以及政府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忽視,更為外資所忌憚,往往抵消了稅收優惠本身的作用。 對跨國公司和中國FDI流入的研究表明,真實有效的FDI流入主要應歸結于東道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市場前景、人力資本、市場和司法基礎設施等因素,而稅收優惠和政策傾斜往往被置于“吸引因素”的最后幾位。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正是向著國際慣例靠攏,為外資在中國的活動打下一個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而這也正是外資一向希望的。此外,為履行原有的稅收減免承諾,有關部門提出在“并軌”的同時也為外資企業設置了過渡期,也就是說,已經考慮了外資的既得利益和過渡性要求;谶@些因素,很多專家估計,即使外資對統一稅負不滿,也是那些假外資和只是意在偷漏稅與避稅的外資,而現在,竟然是 54家跨國公司聯名上書,反對稅收并軌改革。 可以說,此事不僅暴露出了外資在中國市場上已結成利益聯盟,并成為一支重要的既得利益集團力量;也將使我們重新認識和思考跨國公司的作用。隨著中國更深地融入經濟全球化,這樣的事以后可能會越來越多,并成為改革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對于中國政府而言,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就不僅僅是一個對待外資的態度問題,更事關我們如何去應對這種挑戰。就稅收并軌改革來說,為中國的戰略利益著想,我認為,不能也不應受阻于跨國公司的“要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