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青海西寧市部分藥店了解到,藥品價格“水分”再遭擠壓,部分藥品價格目前略有下降,雖降幅不大,還是引起了老百姓的普遍關注:藥價還要降多少?
青海三九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沈磊介紹,當前的藥價比去年整體下降了6%,而抗生素類藥品下降的幅度在10個百分點左右,“此次降價是藥品零售企業行為,與藥品生產廠家無關”。
筆者在中西大藥房西門藥店了解到,部分藥品價格自去年三四季度調低后,一直保持平穩態勢。一些業內人士指出,表面看有些藥品沒有降價,但“暗降”還是存在的,即采用低于標價的價格出售,部分抗生素藥品價格下降是受“限令”影響,即沒有通過國家GMP認證、面臨停產的藥品在降價中首當其沖。沈磊認為,藥品零售終端的降價行為受零售企業“價格導向”營銷策略影響,作為零售企業,在競爭壓力下,往往會以“價格領先”來搶占市場,而其他同行則要跟風降價。
因沒有達到GMP認證的藥品要低于達到認證藥品的價格,所以目前還在流通的非GMP認證藥品也給降價提供了空間,但這種降價是依附在經營策略上的。如青海產“甘草片”價格為每瓶3元,其他地方生產的“甘草片”僅為每瓶1元,兩種“甘草片”
組合在一個柜臺上,就會讓老百姓感到“藥價降了”。據沈磊分析,其實目前的藥價很難再降了,通過他們的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藥品有一個“優先次序”,即首先看藥店、藥品的方便程度,其次看藥品的質量,再就是看藥店有沒有專業的用藥指導,最后才對比價格,因此價格不應是市場競爭的第一手段。
調查中發現,醫院內的藥品價格比較穩定,青海省人民醫院藥庫的馬主任告訴筆者,醫院90%的藥品都是通過招標采購的,定價也一直嚴格按照中標價執行,“每一次招標采購都會有不同的降幅”。
(張德生)
《市場報》 (2005年01月14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