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權
“一旦關稅下調,本土乳制品加工企業很可能更熱衷購買廉價的進口奶粉,以此替代原奶降低生產成本,這對本土奶業發展來說,無疑是重大打壓,農戶的積極性必然大受挫傷,長期下去,得益的又是外方。”廣州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說。
眼下,中國的大小乳企都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驗:3年的世貿過渡期限已到,2005年起,六大類乳制品進口關稅將大幅下調,更多的外資品牌可以趁勢搶攤中國市場;與此同時,使奶業正常運轉的上游原材料持續上漲,市場銷售方面的價格戰愈演愈烈,乳企的利潤空間變得十分微薄。面對嚴峻的競爭環境,不少乳企不得不咬牙堅守市場份額。
全國乳品消費量最大的廣東,形勢同樣不容樂觀,有專家預測,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華南地區將成為中外品牌激烈交戰的主戰場。
六類乳制品關稅大幅下調
對國內乳企而言,迫在眉睫的挑戰來自進口乳品關稅下調。根據我國加入WTO協議,到2005年,液態奶(包括酸奶、常溫奶和巴氏奶)、奶粉、乳清粉、奶油、干酪、冰淇淋等六種乳制品的進口關稅將分別從原來的25%、25%、6%、45%、50%、50%大幅下調,部分品類降幅將達到30%-40%之間。顯然,過去依靠較高關稅限制進口乳制品的保護屏障很快將被拆除。
長期跟蹤在實戰前沿的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每月都在編制市場信息手冊,面對如此重大的行業調整,協會會長宋昆崗深感憂慮。道理很簡單,我國乳制品進口環節中不存在進口配額或國家壟斷貿易等非關稅措施貿易壁壘,也基本不存在按單位生產量或其他形式的對國內生產者的直接支持、與出口方面的補貼,“因而大幅降低乳制品進口關稅后,乳品進口,尤其是從新西蘭、澳大利亞等低價國的進口將表現為快速增加。”
中檔奶粉受沖擊最大
廣州奶業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市場動向,協會理事長王丁棉透露早前已給相關企業下發了文件,提請各方注意不可預知的變化。按照王丁棉的分析,奶粉類將是受沖擊最嚴重的產品品類。截至目前,國產奶粉同進口奶粉相比,在價格方面還有一定優勢,同類產品每噸差價在3000元人民幣左右,一旦關稅由25%驟降至10%,本土優勢將不復存在。
競爭的火力可能瞄準中檔奶粉市場。眼下,惠氏、雅培等外資品牌堅守高端,多美滋長期扎根中檔市場,新西蘭安怡則高扛奶源優勢,大打婦女、中老年功能性奶粉市場,沿循差異化路線的外資品牌其市場份額在穩步增長。王丁棉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高檔類品牌還會心照不宣地固守“高價同盟”,中外品牌無疑會在中檔類奶粉市場掀起激烈交戰,外資品牌略微降低價格,就有望俘虜部分國產奶粉的消費者。
冰淇淋也會是激烈交鋒的陣地。基于國人消費意識的培養,冰淇淋已逐漸突破氣候、季節的限制,進入南北百姓家庭。王丁棉認為,依托國內優質乳品企業的資源優勢,并借鑒外企先進技術組合而成的中外合資品牌,比和路雪乃至其他新興品牌,有望成為領銜市場的主角。
華南市場競爭慘烈
就區域競爭格局來看,華南本土乳企的生存境況不容樂觀。作為全國最大的乳品消費市場,奶源先天不足始終是廣東本土奶業發展的短板,地方自供能力不過30%,其余供應缺口往往通過進口和外地乳企來填補。
另一方面,北方強勢乳企伊利、蒙牛又積極屯兵華南,不僅在常溫奶上打價格戰,還搶奪珠三角中檔奶粉市場,甚至又在華南建立冰淇淋生產基地和分銷廠,商業觸角已遍布消費潛力富余的華南板塊。伊利集團的一媒介經理坦言,華南市場的銷售總額已占到集團總量的1/5以上。
憂心如焚的廣東業界正在尋求應變之策。上周二,廣東省農業廳和省奶業協會出面將以色列駐華大使、參贊以及養牛業的有關專家邀請到華南,面授先進的養殖與管理經驗,吸引了300多位乳品界人士前往摸底取經。早前地方奶農一直埋怨,廣東屬于高溫濕熱氣候,故而單頭奶牛年產奶量始終在4.5噸上下徘徊。但在氣候大體相當甚至更為惡劣的以色列,奶農們卻驕傲地拿出單條年產11噸牛奶的成績單。這一數據令廣東方面深感汗顏。
王丁棉表明,廣東正在積極探討合作模式,爭取把以色列等國家的先進管理模式引入華南。
乳業行至惡性競爭邊緣
在連續利年的飛速增長之后,2004年中國乳業開始遭遇成長的煩惱。圍繞著價格變動帶來的市場競爭考驗,大小乳企均深感困擾。一方面,白糖等乳品配料、玉米等奶牛飼料、包材、運輸費用等一路看漲,使得乳制品的生產成本大為提高;另一方面,由伊利、蒙牛、三元等帶頭的常溫奶乳企高舉價格利劍,挑戰中小乳企,產品促銷輪番轟炸,市場零售價一降再降。
在成本上升與銷價下跌的雙重夾擊下,乳企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行業的平均利潤已不到5%。2004年上半年,伊利、光明、三元等乳企的利潤再度下滑,有的甚至發布虧損預警。加上企業還將應對進口乳制品關稅大幅下調的考驗,形勢之艱難可想而知。
中國的乳業市場已處于惡性競爭的邊緣。目前常溫奶幾乎沒有利潤空間,但大品牌憑借多年的積累,仍有望苦撐到最后,而弱小企業自然將被淘汰出局。“至于外資品牌,紛紛撤離大中華市場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不愿介入盲目價格戰帶來的資源內耗。”王丁棉還建言虛火太盛的國內乳企,假使不改變盲目搶市場份額、要規模效益的無序混戰局面,很可能陷入缺乏理性的價格泥潭。照此下去,最終得益的,還是引而不露、伺機而動的外資品牌。
《市場報》 (2005年01月14日 第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