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新世紀寧夏自治區人口形勢的特征分析和對策建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4日 13: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5年1月6日,我國大陸人口達到13億,這是我國人口發展中的一件大事,表明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同時再一次向世人敲響了警鐘。同全國一樣,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區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過快增長,基本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的歷史性轉變,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4.1下降到目前的2以下。人口過快增長的有效控制,為全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但是,我區屬于欠發達地區,
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人口規模過大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還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穩定,出生水平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5個千分點以上,育齡婦女、勞動適齡人口、老齡人口將相繼進入高峰期,新時期我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還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因此,認真分析當前我區人口生育水平的特征,正確把握人口發展趨勢,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當前我區人口低生育水平的主要特征

    一是超前性。發達國家實現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經歷了100年左右的時間,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實現的。我國實現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只用了30來年的時間,而我區全面推行計劃生育工作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在短短的20多年就基本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是在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居民收入水平和整體受教育程度不高、多項社會經濟指標與全國平均水相比還比較低、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提前實現的。

    二是長期性。由于人口增長的慣性影響,未來十幾年,我區人口增長將面臨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的挑戰,人口總量仍為逐年增加的態勢,預計要到本世紀中葉才能實現人口的零增長。從結構上看,2010年左右,我區20-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將一直保持在55萬人左右,到2020年總量雖有下降,但規模仍保持在50萬人左右,人口出生高峰的潛在壓力很大。因此,需要做長期、細致、大量的工作。

    三是不穩定性。我區的低生育水平,除了依靠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以外,主要是依靠國家行政手段和社會齊抓共管強力推行計劃生育實現的。雖然在生育水平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不大,但人口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質等其他方面還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就是與全國大多數省、市、區相比,也還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現實生產力水平,特別是農村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養老和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傳統婚育影響較深,群眾的生育意愿與國家生育政策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時,隨著獨生子女大量進入婚育期,即使不調整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我區目前實行的“一、二、三”孩也會自動調整為“二、三”孩,使生育率有向上反彈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動力。因而我區目前的低生育水平是不穩定的。

    四是不平衡性。在全區實現低生育水平的情況下,仍有相當一部分地區(主要是南部山區)的生育水平還比較高,還沒有實現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2004年,全區人口出生率為15.9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68個千分點,而寧南山區仍在20‰以上。一些專家的研究表明,人均GNP在300-700美元時,人口增長處于最有活力的時期。雖然我區人均GDP2003年底已經超過了800美元,但寧南山區所轄區、縣人均GDP大多只有200美元左右,而這部分地區恰恰是目前生育水平較高的地區。

    五是關聯性。人口問題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系密不可分。從目前我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來講,人口增長過快和總量相對過多是我區的首要問題。拋開人口問題去討論寧夏的發展問題以及資源、環境問題是不可能的。

    二、新世紀寧夏人口發展面臨五大高峰

    一是人口總量高峰。未來十幾年,我區人口還將以年均凈增7萬人左右的規模持續增長。預計到本世紀中葉,人口總量才能達到峰值,接近750萬(未考慮遷移增長因素),然后會緩慢下降。人口過多的壓力是巨大的、長期的。

    二是勞動年齡人口高峰。據“五普”結果表明,我區勞動年齡人口(男16―59,女16―54)已占總人口的61%。據預測,我區勞動力人口預計到2020年左右達到高峰,總量將近415萬左右。目前在城鎮有10萬左右的勞動力人口處于下崗、失業狀態;農村有大量富余勞動力需要尋找就業門路。勞動就業壓力非常大,如果解決不好,勢必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三是老齡人口高峰。據“五普”結果表明,目前,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26萬人,占總人口的4.5%。據預測,到2015年全區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7%,按照國際通常劃分標準,人口年齡結構由成年型轉變為老年型,2017年左右,老年人口規模將超過50萬,2035以后將超過100萬,到本世紀中葉達到高峰,占總人口的1/5以上。我區的人口老齡化,是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提前到來的,如何解決好由此帶來的各種經濟和社會保障問題,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一個十分嚴峻的挑戰。特別是由于大量勞動年齡人口的流出,農村人口的老齡化問題將超過城市。

    四是育齡婦女高峰。2001年全區育齡婦女為165萬人,據預測,到2011年將達到峰值,數量達186萬。育齡婦女規模以及年齡構成的變化直接影響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的數量。面對如此龐大的生育群體,采取有效措施如何應對這種壓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五是人口流動與轉移高峰。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進程加快和重大建設項目的開工,人口流動與轉移人口的數量會進一步增加。人口的流動與轉移作為人力資源市場的調節因素,給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活力,同時也對現行管理體制產生了沖擊。不僅僅是人口問題,而且是重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直接影響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

    三、對策建議

    一是積極建立完備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調控體系。中央《決定》指出,在實現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之后,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將轉向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一個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穩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我區指導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針。穩定低生育水平首先是要穩定現行生育政策,既不能收緊,也不能放寬。穩定現行生育政策,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進一步制定完善各項配套政策。要適應形勢不斷發展變化的需要,切實推進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機制的轉變,由以行政推動、社會制約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導向與社會制約相結合,宣傳教育、綜合服務、政策引導、科學管理相統一的機制轉變。建立和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宏觀調控體系、人口與計劃生育依法管理體系和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評價體系。我區必須在穩定現行生育政策的前提下,堅持分類指導,穩步推進各項政策措施,在鞏固發展城市和引黃灌區人口控制工作現有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抓好農村特別是寧夏南部山區農村的計劃生育工作,促進全區工作水平的整體提高。

    二是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機制。核心內容是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堅持法治與德治的統一,堅持和完善目標管理考核責任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對黨政領導和計劃生育部門分別進行考核,切實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加快建立以計劃生育社會保障制度為重點的利益導向機制。采取多種方式,對計劃生育家庭給予直接的經濟補償和廣泛的間接補償。對計劃外生育家庭征收社會撫養費。在城市積極推動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進行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社會保障試點工作。

    三是各級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要不斷創新工作機制。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2003年在政府機構改革中,為了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推動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綜合協調,將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這不是簡單的名稱變更,而是標志著所承擔職能的轉變。因此,各級人口和計劃生育要創新工作機制,在不放松計劃生育工作的同時,向加強人口戰略問題研究方面轉變。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是運用系統科學的分析方法,判斷未來一定時期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的變動趨勢,揭示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多個相關變量的互動關系及變化規律,提出符合實際、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人口發展目標、人口發展模式、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我區各級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要著眼未來,強化人口數量、人口素質、人口老齡化、出生人口性別比、流動人口與就業、人口分布與資源環境的承載力、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及時提出政策性措施。

    四是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建立城鄉統一的促進勞動就業的機制。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戶籍政策的放開、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及農村人口的不斷增長,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鎮尋找就業崗位在所難免;另一方面,由于耕地資源的限制,農業綜合效益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造成城鄉收入差距日益拉大,這種現象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必將使整個社會出現不穩定因素。因此,利用政策措施引導農民從農業產業向非農產業轉移也是對各級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切實轉變工作思路,摒棄計劃經濟時期的思維模式,變單純促進、規范城鎮就業增長,向打破城鄉界限,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就業體制的方向轉變。全面掌握本行政區域的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在人員技能培訓、勞務輸出、促進就業等方面實行同等的政策。

    五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挑戰。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加大,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社會撫養比上升,財政壓力加大,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產生影響。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及早動手。加強調查研究,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既能夠合理利用老年人口這一社會不可忽略的寶貴資源,又能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使其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寧夏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2005年新春購房指南
2004地產網絡營銷盤點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