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芃
“APP中國是惟一打入世界十強的華人紙業公司,我們的信念就是振興中國紙業”;“林漿紙一體化利國利民,我們要把這條道路堅持下去。”1月12日,金光集團APP中國首次打破沉默,就前一時期有關公司的負面報道召開了新聞說明會。會議開始之際,金光集團APP中國公司總經理姚旭升和集團總裁特別助理宋建平鏗鏘而堅定的表述,立刻贏得了全場熱烈
的掌聲。
造林是一個風險大、投資回報期長的項目,至少需要2—3個輪伐期(即12—18年)才能有收益,這也正是中國政府提倡林漿紙一體化20年來,造紙人工林僅占國家規劃速生林面積1.4%的原因。金光集團APP中國的人士表示,如果沒有長遠規劃和強大的實力,他們不可能有實行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的決心。
上海社科院王泠一博士指出,對此次關于APP的輿論風波,應該從國際競爭力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并加以足夠的重視。APP中國的有關人士表示,綠色和平組織和少數媒體的報道未作深入調查,大部分失實,凡屬已構成對公司嚴重損害的行為,APP中國已提起訴訟或保留訴訟的權利。
APP在云南
云南的自然資源條件并不算好,只有眼光長遠的公司才會選擇在這里投資。APP的做法其實是在采用芬蘭的成功模式
APP在云南的林地租金是嚴格按照市場交易規則形成的,是根據土地的產出能力和開發難易程度決定的
云南林紙業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只能靠發展來解決,云南省脫貧和發展造紙業的愿望不會改變
APP中國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底,APP中國在云南已造林70萬畝,租用的造林基地絕大部分是荒山荒坡,極少部分屬低殘林改造,都是在政府規劃并批準的商品林基地上進行的。
APP中國的人士解釋說,APP的做法其實是在采用芬蘭的成功模式。即使在低殘林改造行為中,地上林木的所有權及處理權都歸當地農民所有;據調查,農民對低產林、殘次林的處理方式也是合法合規的。
所謂的“APP毀林”,實際上就是當地農民對極少數低產林和殘次林的清理。從科學上講,這也是對森林的科學再造,其目的是為了造林,造出的高產林不僅能為人類提供更多的氧氣,還能增加木材資源和創造經濟效益。
APP中國澄清說,公司在云南沒有漿、紙廠及木材加工廠,沒有原料需求;偏僻山區交通不便,木材運輸成本高,公司惟一的海南漿廠也不會在云南采購木材。
金光集團亞洲漿紙業公司漿林事業部副總經理柯象森在會上表示,云南的自然資源條件并不算好,只有眼光長遠的公司才會選擇在這里投資。APP中國“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也得到了當地農民的擁護,他們對于公司事業的自覺保護就是明證。
針對綠色和平組織所稱“APP的紙漿林基地按承包50年,每畝地40元收取土地承包金(合每年0.8元)”,APP中國有關人士表示,林地租金是嚴格按照市場交易規則形成的,是根據土地的產出能力和開發難易程度決定的。
據了解,APP用作紙漿林基地的荒山荒地和低殘林產出能力較小,開發難度大。APP中國稱,目前在云南一些偏遠地區投資造林,一次性支付40元/畝,這個租金價格是“公允的”。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工業經濟處處長聶云飛表示,APP中國用作林紙基地的本來都是荒地,不能創造任何價值,APP中國所做的事情創造了相當的經濟價值,是值得鼓勵的。從另一方面說,土地的價格形成也離不開市場機制的作用,在云南實行高價土地政策并不現實。云南省政府以這樣的價格把土地出讓給APP中國前來投資,為今后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樹立了良好的先例,是很高明的做法。
聶云飛還表示,目前我國對低產林向商品林的改造、林紙基地的生態控制等法律法規很不健全,林地的流轉也缺乏經驗或其他可因循的依據。至于基地所用的荒山荒地等的定價問題,涉及到國土資源部和國資委的有關政策,并不是一個企業所能考慮和解決的問題。他認為,云南林紙業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只能靠發展來解決,云南省脫貧和發展造紙業的愿望不會改變。
據了解,除了每畝一次性付出40元租金外,公司其他后續投資依然非常大。另外,農民的收入也不僅是土地租金一項,有些地方可以林農兼種,種養并舉。
云南省政府論證,農民平均每畝地每年可收入400元,比種糧食高出100元。2003年金瀾滄豐產林公司在瀾滄縣完成造林10萬畝,使全縣農民人均收入47元,預計2004年可以實現農民人均增收97元。
桉樹不是“抽水機”
桉樹引進我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截至2003年,我國有17個省市種植200多個桉樹品種。中國2003年成為膠合板的凈出口國,桉樹的作用非常明顯
目前國際上關于桉樹與水的爭論,主要集中于低降雨量的國家,對于高降雨量的國家,學術界已達成桉樹有涵養水源的作用這一共識
既談林紙一體化,就不能不談到桉樹。在APP中國的說明會上,有關專家也再一次肯定地告訴大家,桉樹不是“抽水機”,也不是“抽肥機”,大面積種植桉樹不可能破壞云南的生物多樣性,或者使當地的氣候與水源發生變化。
針對桉樹是“抽水機”的指責,我國有關專家和澳大利亞專家對“桉樹與水”這一課題進行了長達三年的聯合研究。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所長徐大平教授稱,桉樹用水效率高,單位重量用水量不大,即使在旱季桉樹蒸騰量也不會超過降雨量,世界上降雨量最少地區之一的澳大利亞,并沒有因為到處是桉樹而河流干涸,或地層出現裂縫現象。研究表明,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桉樹只需要510升水,而松樹需要1000升水,黃檀和相思是800升水以上。而且,桉樹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地層50—100厘米,對地下水沒有影響。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桉樹人工林占世界人工林總面積的10%。桉樹引進我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截至2003年,我國有17個省市種植200多個桉樹品種,人工林面積達90余萬公頃,是僅次于巴西的世界第二植桉大國。徐大平說,中國2003年成為膠合板的凈出口國,桉樹的作用非常明顯。
徐大平告訴記者,他的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專業期刊《TreePhisiology》上,并且被《林業科學研究》所采用。目前國際上關于桉樹與水的爭論,主要集中于低降雨量的國家,對于高降雨量的國家,學術界已達成“桉樹有涵養水源的作用”這一共識。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尚未有科學數據證明桉樹曾給哪一個省市帶來“生態危機”,各地實踐恰恰證明了種植桉樹在我國林業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堅持林漿紙一體化
業界已有“中國在進口世界的森林”這樣聳人聽聞的說法。如果世界木漿供應量今后不大幅增加的話,中國將面臨可怕的資源枯竭問題。應該把林漿紙一體化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來認識
不管市場如何變化,林業產業的投資風險有多大,金光集團在中國走林漿紙一體化的道路決不會動搖,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的決心也不會改變
中國造紙協會2002年年報提供的數字表明,2001年,中國進口木漿、紙和紙板共用去外匯1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0億元。而1993年國務院批準的三峽工程,其靜態投資總概算是900.9億元。也就是說,我們每年花在進口漿紙制品上的錢,就可以造一個三峽工程。同一份年報還顯示,自1993年以來,中國木漿、紙和紙板的進口量持續增長,2002年的木漿進口量比1998年翻了一番還多。目前進口的漿和紙居中國主要進口商品用匯的第三位,僅次于石油和鋼材。
紙的消費水平標志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全球信息化并沒有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使紙的消費量下降;事實恰恰相反,世界紙的產量仍以年2%到3%的速度增長,信息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對紙的新品種的需求。根據中國造紙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規劃,到2010年中國造紙工業原料中木漿的比例將從目前的5%到6%提高到20%,而發達國家的比例都保持在90%。另有一組數據顯示,按目前世界木漿凈出口量的水平,中國要達到90%這個比例,全球木漿凈交易量就要全部提供給中國,難怪業界已有“中國在進口世界的森林”這樣聳人聽聞的說法。
的確,按目前的發展模式,如果世界木漿供應量今后不大幅增加的話,中國將面臨可怕的資源枯竭問題。聶云飛指出,應該把林漿紙一體化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來認識。
柯象森介紹說,目前世界木漿凈出口大國中加拿大、瑞典等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林漿紙一體化產業鏈,并將其納入森林工業,形成了穩定的循環經濟模式。APP集團是亞洲率先實行林漿紙一體化的紙業企業,截至2004年12月,集團已經在華造林310萬畝,在其所有基地造林900萬畝。APP中國已經形成了林業和造紙業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
10年前,APP就開始在中國經營“林漿紙一體化”,到2004年年底達總資產60億美元,年產400萬噸。2003年營業額超過150億元,營業利潤約10億元,上繳各類稅金近10億元人民幣。下屬金東紙業、寧波中華紙業榮獲2003年全國百家明星僑資企業第一、二名。2004年底投產的海南漿廠也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漿線。
APP對林業與造紙業的整合,實現了企業內部上下游產業的一體化,將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整合成一條跨行業的經濟循環發展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促進了經濟可持續發展。
APP中國公司的人士表示,林漿紙一體化在中國還處于初始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除了本身不懈努力之外,也離不開政府及林業部門的鼎力支持與配合。不管市場如何變化,林業產業的投資風險有多大,金光集團在中國走林漿紙一體化的道路決不會動搖,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的決心也不會改變。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1月14日 第十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