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發芾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出席2005年全國財政學會年會時說,“統一內外資所得稅稅率已經迫在眉睫,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不能再拖了。”金人慶在會上表示,目前外資企業所得稅率不到15%,而中資企業為33%,“這完全是不平等嘛,WTO框架下,不說給中資企業優惠,至少要一視同仁,這才是國民待遇。”(1月13日《第一財經日報》)
金人慶部長從公平的角度出發,認為兩種所得稅稅率并軌是國民待遇的需要。這個問題,還可以從效率的角度出發,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
任何一個在別國投資的投資者都會存在跨國收入面臨雙重征稅的問題。因為稅收管轄權有居民稅收管轄權和收入來源管轄權。居民稅收管轄權是指凡屬本國居民其所得不論來源于本國還是其他國家都要征稅;收入來源管轄權是指凡來源于本國的所得不論所得者是否為本國居民對該所得都要征稅。當兩種不同的稅收管轄權為兩國同時行使時就必然發生對同一筆跨國收入交叉征稅而形成雙重征稅。這兩種征管方式恰恰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方式。
雙重征稅違背了稅負公平的原則加重了納稅人負擔。為克服雙重征稅給國際投資者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國際上普遍采取外國稅收抵免法和稅收饒讓制兩種措施來避免雙重征稅。
抵免制是指納稅人居住國對納稅人的國外收入允許在本國應納稅額中相應扣減已向收入來源國繳納的稅款。例如一位美國投資者來華投資辦企業第一年所得利潤為100萬美元按照中國稅法該投資者應免征所得稅;美國政府按46%所得稅率對其所得應征的稅額為46萬美元。該投資者最后應繳納的稅款為46萬美元。假設該投資者第3年的所得仍然是100萬美元中國政府應減半向其征收所得稅該投資者應向中國政府繳納的稅款為16.5萬美元該投資者回到美國后應向美國政府繳納的稅額為46萬-16.5萬=29.5萬美元該投資者最終繳納的稅款總共仍為46萬美元。(韓彩珍《中國外資》2003第4期)
可見按照這一制度如果資本輸入國的所得稅率或減征后的稅率低于資本輸出國的所得稅率投資者在資本輸入國納稅后還必須按兩國稅率的差額向資本輸出國納稅;如系免稅則必須按資本輸出國的稅率如數交納。其結果是資本輸入國將應得的收入拱手讓給了資本輸出國而投資者并未從稅收優惠中得到實惠。
至于稅收饒讓制度,是指居住國政府應收入來源國政府的要求將其居民的境外所得因享受來源國給予的稅收減免而未實際繳納的稅款,視同已納稅款而在居住國應納稅款中給予抵免。這等于是資本輸出國減少了稅收,資本輸出國一般并不接受這種制度,除非附加另外條款。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單純由我國稅法賦予外商投資企業各種稅收優惠,并不當然使外商投資者因此享受到實際利益。減免稅率的結果,不但使中國政府減少了稅收收入,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將本該中國政府征收的稅收,拱手讓給資本輸出國。投資者享受不到優惠利益,中國政府損失了稅收,而中國內資企業也面對與外資企業間不同稅率的不公平競爭。這都是嚴重損害效率的行為。
有資料表明,雖然發達國家公司所得稅遠遠高于發展中國家,但是,資本還是主要流向發達國家而非發展中國家。因此,吸引外資受各種綜合因素如投資環境(如法律制度)等的影響,稅收優惠的作用十分有限。這方面出現的錯誤認識,完全是因為對于國際稅收制度的無知所致。中外公司所得稅并軌,不僅是公平的需要,也是效率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