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連鎖零售店發展的經驗,人均收入超過300美元時,連鎖店即可發展。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費已接近小康水平,2003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472.2元,比2000年增長34.9%,連鎖店在我國城鎮地區的發展已具備條件。我國連鎖經營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1993年,國家有關部門將發展連鎖經營提升為帶有方向性的流通體制改革措施,進一步促進了連鎖企業的發展。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國家統計局于2002年建立了連鎖零售企業統計(半年報)。從已有的統計資料看,連鎖經營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斷增強,生命
力強勁,發展潛力很大。近幾年,連鎖零售業在我國的發展主要集中在特大和部分大城市中。隨著我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小城市將成為連鎖企業新的發展空間。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貿經司發布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連鎖經營是改變我國傳統零售業的最新組織形式,它對促進商品流通,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連鎖零售企業經過初期開創,中期醞釀之后,近幾年來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這不僅表現在連鎖法人企業(集團)的逐年增加,更突出表現在連鎖門店和銷售額的快速增長上。
2004年6月末,我國擁有限額以上連鎖零售法人企業(集團)比2003年末增長了6.7%,而連鎖門店的個數則比2003年末增長了20.2%,比2002年末增長52.8%。由此而形成的營業面積也分別比2003年末和2002年末增長了長25.8%和56.1%。連鎖零售企業實現的銷售額,2004年僅在上半年就已達到了2490.5億元,分別相當于2003年和2002年的72.5%和93.7%。
總體上看,自正式建立連鎖零售企業統計的近三年來,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的門店和銷售額的年平均增速分別高達23.6%和30%,發展十分驚人,表現出快速擴張的態勢。
報告顯示,連鎖零售企業不僅在整體規模上擴大,而且單體規模也在增大。其中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門店數超過100個的由2002年的55家、2003年的73家增至2004年6月末的92家。這些企業2004年上半年銷售額,已占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銷售額的近1/2。
2003年超過百億元的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由2002年的2家增加到6家,銷售額占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的25.4%;10億元以上的連鎖零售企業有63家,雖然只占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個數的6.5%,但其銷售額卻占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的70.5%。
這份報告分析了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的兩個特點:
一是連鎖零售企業在整個零售市場中的份額穩步增長,在特大城市尤為明顯。2004年上半年,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零售額達2050.9億元,同比增長25.8%,其增幅超過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幅達3倍多,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2002年的5.2%、2003年6.3%增至2004年上半年的8.1%。北京、上海等地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實現的零售額已占到當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以上。
二是連鎖零售企業涵蓋了現階段的各種商業業態。但在構成上,不同的業態各有側重,總體上以專業店和超級市場為主。從企業門店數看,2004年上半年末,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所屬門店中,業態為專業店的達20924個,占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門店總數的44.6%。業態為超級市場的為15266個,占32.5%。其他業態的企業和門店數,所占比例均不超過10%。專賣店的數量構成雖然不及超級市場,但增長很快,2004年上半年比2003年末增長了32.8%,低于專業店的35.8%,但遠遠超過超級市場的13.1%。從企業零售額看,2004年上半年零售額最多的是超級市場達956.9億元,已占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零售額的46.7%,專業店683.5億元,占33.3%。兩者合計占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零售額的80%。由于連鎖經營在改造傳統零售業,提升百貨店競爭力方面也起到了促進作用。2003年連鎖百貨店的人均勞效達501617元/人,同比增長了12.5%,是各類業態中勞效和增幅最高的。
為什么連鎖零售企業會在我國如此快速地發展?國家統計局貿經司的報告分析認為,連鎖經營是運用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原理,以獲得規模效益為目的。這一經營形式近幾年來在我國零售市場上快速發展,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與傳統商業相比,連鎖經營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更有助于商品的銷售。連鎖零售企業廣泛地應用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如超市中的商品條形碼、冷藏設備和時點銷售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物流配送企業中的自動化儲運保管和分揀設備,對汽車銷售實行專賣銷售、配件供應、維修服務、信息咨詢的“四位一體”等功能。這些技術和設備的應用,有利于提升連鎖零售企業的銷售業績。
第二,連鎖經營有利于企業資源配置的最優化。由于消費具有個性化、多樣化、分散性和即時性的特點,在客觀上容易造成零售企業的小規模及分散化,從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如果不實行連鎖經營,就不易實現規模效益。連鎖經營既能適應現代社會中消費者的特點,通過一定紐帶,將眾多分散的經營單位連結在一起,并按照一定的規則運作,使其商圈和輻射半徑要求盡可能多的接近顧客群,從外延上擴大企業規模,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又能通過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核算、統一價格等,達到一定規模下資源的最優分配和效率的最大化,從而實現整體的經濟效益。這些是單體商店無法與之比擬的。
第三,連鎖經營有利于加強商業在經濟活動中的主導性。商品流通行業原本是依附性很強的行業,但連鎖企業遵循市場和消費的導向,通過配送中心承擔批發職能,加強商品流通中組織化和專業化程度,并配合品牌總經銷、總代理,有機地組合生產、消費與流通行業內部的各個環節,快速匯集大量市場信息、準確反映消費動向,協助生產企業進行產品設計、調整產品結構,從而改變了傳統的批零關系和產銷關系,使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僅不再被動,而是具有很強的主導性和競爭性。
第四,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連鎖經營企業各門店在資產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連鎖企業可以投入單體零售商店無法比擬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實施經營戰略和策略,使銷售措施、廣告策劃、硬件設施不斷改革與創新,使連鎖企業的管理制度、方法、經驗能夠迅速有效地在各連鎖門店內貫徹實施。連鎖經營企業通過對商品庫存進行統一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減少庫存量,節約資金,加速周轉,使規模效益得以發揮。
第五,連鎖經營,有助于零售業態間的相互滲透,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業態的優勢。在連鎖經營的發展過程中,為各種零售業態的相互滲透和交叉經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百貨店中引進了超市、專賣店、專業店等業態,超市里也引進了專賣店、快餐店等。各種零售業態共生共存,優勢互補,不僅共同將規模做大,也大大降低了經營的成本。
第六,從近一個時期看,加入WTO后,世界最大的零售企業攜雄厚的資金和豐富的經驗及先進的經營理念,積極登陸我國,極大地沖擊原有的國內傳統商業,形成一段時間內內外資連鎖零售企業的快速發展。世界50家最大零售企業中的絕大多數已進入我國,截止2004年9月末,沃爾瑪在我國已建立了大型連鎖店近40家,還在深圳建立了亞洲最大的國際配送中心;家樂福在我國已建立了50多家連鎖店,目前正向西部地區和華南地區擴張;麥德龍也由長江三角洲實現全國布局。外資連鎖企業瞄準我國的大中城市,并優先占領城市中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和黃金地段。外資零售企業大大沖擊和刺激了原有的國內傳統商業,并促使相當一部分內資企業也奮起發展連鎖零售企業,這是短時期內我國連鎖企業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第七,突發性事件,推動了連鎖企業的發展。2003年的“非典”和2004年初的禽流感,使消費者越來越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而大大地促進了連鎖企業,特別是以經營食品、日用品為主的超級市場對原有食品店、菜市場、雜貨店、百貨店等傳統經營方式的替代。這種替代雖然不是完全取代原有的業態形式,但是大大縮小了傳統業態的市場份額。
作者:李成剛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
《中國經濟時報》
。ㄐ畔碓矗嘿Q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