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赤字與制造業就業滑坡病灶何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3日 11:17 上海證券報 | |||||||||
羅納得·麥金農(Ronald I.Mckinnon)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麥金農是當代金融發展理論奠基人,是世界上首先分析"金融抑制"對經濟發展構成嚴重障礙的經濟學家。他提出的"東亞貨幣錨定美元"的主張,對減小匯率波動、維持金融穩定的意義,在全球引起很大反響。
在《經濟自由化的順序》一書中,針對一些國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改革,他提出了如何安排經濟市場化的最優次序理論。這一理論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麥金農教授對中國經濟也非常關心。去年他就匯率問題、中國銀行業改革和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等熱點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采訪,其觀點被多家媒體與網站轉載,有相當影響。 聯邦赤字是否正在加速美國的工業衰退?在過去四個季度里,作為美國勞動力的構成之一制造業的就業人數,比其他工業化國家下降的幅度更大且速度更快。在1960年代中期,制造業的產出要占到美國GDP中27%比重,制造業就業人數又要占到總就業人數的24%比重。到了2003年,這兩項指標所占比重分別下降到了13.8%和10.5%。根據美國勞工部對領薪金者的調查顯示,2004年10月份制造業的就業機會已下降到18000個,因而2004年美國制造業的就業狀況是不容樂觀的。 而且,導致較大范圍稅收流失的減稅計劃還在無節制地繼續。在業已空前膨脹的財政赤字的基礎上,2004年10月6日,美國參、眾兩院的談判代表又批準了一項更為龐大的減稅法案,即給予企業和農場主相當于1450億美元的減稅和其它稅收優惠。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被稱為"2004年美國就業創造法案"的這項新減稅法案,只會進一步減少美國制造業的就業機會。 在國際市場上,美國是國際市場的頭號借款人。外國中央銀行持有了超過半數以上公開發售的美國國債(相當于占2004年美國GDP的4%比重),并已成為不斷膨脹的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的主要融資來源。美國政府的大規模預算赤字加上美國家庭儲蓄不足,使得美國企業為補充國內投資的資金需求不得不從國外籌借資金。 結果,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每年要超過6000億美元,國外凈借入總額大約相當于2004年美國GDP的5.5%。沉重的外債及與此相伴的貿易赤字現象,其實最早起源于1980年代,只是在2004年達到了一個高峰。現在,美國累積的國外凈負債已相當于GDP的30%,而且這一比重還在上升。 不過,比起那些令人琢磨不透的國際金融統計數據來,美國各界在總統競選及其它大部分時間里更關注的是美國國內就業問題,尤其是制造業的就業問題。從長期看,美國沉重的外債會對其制造業部門的規模產生多大的沖擊呢? 外國儲蓄向美國轉移的影響,與其說是體現在服務領域內,倒不如說是更多地體現在商品領域。撇開產自于印度的服務產品不談,大部分服務產品是很難進行國際貿易的。因此,當美國人的消費增長超過其產出(收入)時,就會增加美國對國外商品(大都為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凈進口。2003年和2004年,異常高的油價確實增加了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然而,自1980年代初以來,制成品單項的貿易逆差額一直保持與經常賬戶赤字類似的規模-即美國儲蓄不足的規模(見圖1)。 我們做出如下假設:如果美國家庭及企業消費的制成品數量不取決于該產品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國外制造,那么美國國內制造業生產萎縮的程度就相當于制成品的貿易逆差。失業率則與不斷提高的制造業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如果將制成品的貿易逆差增加到美國國內制造業生產上去以計算"調整后的制造業產出",再假設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人均產出)保持不變,我們就可以推導出經常賬戶平衡情況下的美國制造業就業狀況。 在下圖(見圖2)中,直黑線描繪了自1965年至2003年美國制造業的實際就業人數,破折線則顯示了假設經常賬戶平衡(或制造業貿易逆差為零------即美國經濟不出現儲蓄短缺)情況下的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舉例來講,2003年,制造業的實際就業人數恰好是美國勞動力的10.5%,但如果沒有貿易赤字的話,制造業的實際就業人數可能是13.9%,兩者之間的差額意味著制造業中有470萬個失業人數。 1980年代,里根政府眾所周知的雙赤字現象帶來了巨額的政府財政赤字,從而導致大規模的經常賬戶逆差,引起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的大量減少。1990年代,克林頓總統采取了穩固財政的政策,增加了公共財政的收入,美國的儲蓄缺口趨于收窄,但這一缺口由于美國家庭的儲蓄能力的減弱而沒有完全合攏,F在,在喬治·W·布什時期,財政赤字急劇膨脹,但美國家庭的儲蓄能力依然不強,結果導致需要向國外大量舉債,使2003年到2004年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處于其歷史高位(同樣見圖1)。制造業的貿易赤字依然是經常賬戶赤字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從而進一步加劇了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的減少趨勢。 那么,是否存在著讓人憂心的理由呢?注意,我并沒有說美國整體的就業水平趨向下降,而是美國的就業構成已向脫離可貿易商品(主要是制成品)的方向發生了偏離。從長期看,服務部門的就業增長將大量地抵消掉制造業就業人數的下降,美國經濟還是可以不斷產生有效的工作機會。但制造業的技術革新速度要高于其它經濟部門。如果美國經濟完全不包括制造業部門的話,我們很難想象美國還能維持其技術領先的地位。 讓人不悅的是,美國國會議員、批評家和選民們都認為是他國利用不公平貿易偷取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在制造業中的就業機會。貿易保護主義者經常利用委外制造(outsourcing)、宣稱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低估了它們的匯率、以及在本來貧困的國家中不盡如人意的勞動條件等等,作為對這些國家制成品出口美國施加關稅或其他限制的借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有一天國外進口確實大幅減少,從而阻止國外儲蓄向美國的轉移,則可能導致美國的信用危機,并可能大幅增加美國的失業人數。 我認為不應利用關稅、配額、匯率變動或稅收和其他方式對美國的制造業進行補貼,這樣的話,反而會進一步擴大美國的財政赤字。要想緩解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和減輕美國制造業的憂慮,美國政府的最適當做法是要穩固美國的財政、增加財稅收入以扭轉貿易逆差為順差,也就是說,要消除美國經濟中儲蓄不足的現狀。 [眉批] 消費過度和儲蓄不足困擾美國 石油價格暴漲和美元持續滑落是去年以來影響世界經濟的兩個直接因素。這兩個因素歸結到一點,都和美國經濟有關。那么,美國經濟出了什么問題?日前,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麥金農將其新作傳給本報,讓我們得以從一個美國學者的眼中透視美國經濟。 麥金農認為,美國是國際市場上的頭號借款人,美國政府的大規模預算赤字加上美國家庭儲蓄不足,使得美國企業為補充國內投資資金需求,不得不從國外籌借資金。當美國人的消費增長超過其產出時,就會增加美國對國外商品的凈進口。他進一步證明,外國商品的進入并不是美國制造業失業率高企的根源。那么,問題在哪里呢?在美國人消費過度,儲蓄太少,用了太多別人的錢。讓他不悅的是,少數美國人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指責別人貿易不公平或者匯率有問題。他認為這是沒有道理的。 麥公以其深厚的經濟學涵養和實證態度,很好地解釋了有關國家的貿易逆差與匯率問題。麥公此說,為我們認識相關問題提供了思路。有點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