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仁
杭州市在召開的新一年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在嚴肅查處腐敗現象的同時的同時,將采取另外的形式提升人才工作服務水平,在適當的時候由組織部和市人事局等部門聯合組織,到發達國家去選拔和招聘一批領導人才,以補充專業性強、目前杭州市比較緊缺的、高層次的領導職位、企業高管職位或專業技術職位。(據《青年時報》)
到發達國家選拔干部,杭州市的意圖不難理解:一是提高某些崗位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二是形成鯰魚效應,帶動整個干部風氣向好。但是,這樣的目標能實現嗎?
經濟學上有一種原理,叫劣幣驅逐良幣。也就是說,如果在消費者手里既有破損的紙幣,也有嶄新的紙幣,這時消費者的理性選擇是先把破損的錢花出去。而消費者的想法都是一樣的,結果,就導致了市場上流通的只有破錢。這一原理在很多方面可以得到佐證,人才市場就是其一。比如說,我們簡單地將人才劃分為兩類,一類盡職盡責,一類以權謀私。我們假定這兩種不同的行為取向不受外部環境約束,那么,很顯然,從滿足自己私利的角度看,后者優勢明顯。而人又是自私的,這一點毋庸諱言,因此,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前者越來越少,后者越來越多。
那么,有沒有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呢?有,那就是制度。按照制度經濟學的說法,制度所起的其實是一種激勵作用,也就是引導人們的行為,既然是引導就有好壞之分,這就有了這樣的一句名言,“好的制度能使壞人變好,而壞的制度則能使好人變壞。”這樣,我們就必須對解決問題的制度進行仔細辨別。
解決劣幣驅逐良幣問題,總體講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向市場中投入更多的良幣,以形成一種稀釋效應,并試圖通過更多的人使用良幣起帶動作用。但是,這樣的辦法顯然是失敗的:只要人依舊是自私的,而且手里依舊有劣幣,第一選擇肯定還是劣幣。另一種思路則是徹底杜絕劣幣出現的機會,比如銀行要求消費者破錢兌換新錢,或者就宣布某批錢幣停止流通,再輔之以相應的發行貨幣措施,問題才有望解決。
由此我們來看杭州市的這一措施,顯然更像前一種思路,也就是引入發達國家的人才,改變干部結構,并形成帶動作用。但是,如果固有的外部環境沒有變化,引進的干部要么被同化,要么就水土不服。而根本的解決之道,只能是加強制度建設,既要人盡其才,又要杜絕謀私。
話說回來,真要有了能使壞人也變好的制度,還用得著向國外選拔干部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