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拘失蹤或出逃 2004年上市公司高管落馬警示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3日 08:30 中新網(wǎng) | |||||||||
2004年,從年初的《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即“國九條”),再到后來的若干政策,促進資本市場發(fā)展的愿望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政府高層以前所未有的積極姿態(tài)直面資本市場深層次矛盾。應當說,2004年中國股市在制度完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過,《法制日報》今日刊文指出:與此同時,一些上市公司
從“大家拿”到“拿大家” 很久很久以前,水皮聽過一個相聲,雖然想不起是誰表演的,但是其中“加拿大”的典故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在表演者的諧音中,“加拿大”這個國家被賦予的各種解釋既詼諧幽默,又貼切形象。 “加拿大”三個字可以置換成多個排序:“大”字提到前面就變成了“大家(加)拿”,“加”字提到最后就變成了“拿大家(加)”,“大”字提到中間就變成“加大拿”,“拿”字提到前面就變成“拿家(加)大”,三個字倒過來讀就變成了“大拿家(加)”。 這樣我們就可以得上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組合,由“大家拿”可以過渡到“拿大家”,由“拿大家”可以過渡到“加大拿”,由“加大拿”可以過渡到“拿家大”,由“拿家大”則可以過渡到“大拿家”。 2004年的最后幾天,創(chuàng)維集團主席黃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并被限制離港,伊利集團的董事長鄭俊懷亦被內蒙古警方逮捕,聯(lián)想到此前頻頻曝出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失蹤案,水皮的確陷入過沉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切,是什么原因使得挪用上市公司的巨額資金成為一種現(xiàn)象,究竟是無“法”責眾,還是“法”不責眾? 沉思的結果之一。水皮提出了“法律放縱”這個概念,提出了黃宏生案對內地上市公司的警示作用,提出了中國股市的文化缺陷。還是這種先天的缺陷,造就了中國上市公司成為“犯罪天堂”這個可怕的現(xiàn)實,這個“造就”的過程用“加拿大”三個字的挪序變化來解釋是最貼切的。 上市公司是什么公司?是股份制公司。股份制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家拿錢的意思。因此,獨資企業(yè),不管是國有的也好,個人的也好,上市的過程,就是股份制改造的過程,就是一個大家的事情、大家的公司,大家拿錢的過程,是一個由獨資企業(yè)變成公眾公司的過程,是一個企業(yè)實現(xiàn)社會共有的過程。上市公司和獨資企業(yè)最大的差別就是股東多元化,大股東是股東,小股東也是股東。大股東可以當董事長,也可以當總裁,但是董事長代表的是所有者,而總裁代表的則是經(jīng)營者。獨資企業(yè)可以所有者與經(jīng)營者不分,上市公司則必須分清兩者之間的角色。分不清的話,會怎么樣?就會變成大股東“拿大家”的局面,由我的是我的,走到你的也是我的這一步,走到公司上市之前是我的,上市之后還是我的這一步。水皮觀察資本市場這么多年,發(fā)現(xiàn)不管是國有控股企業(yè)也好,私人控股企業(yè)也好,幾乎100%的中國上市公司對自己公眾公司的定位沒有清醒的認識,還在錯把公眾的公司當作自己的公司。分不清經(jīng)營者與所有者的關系,上市的目的就成為圈錢,不圈白不圈,圈了不白圈,白圈誰不圈。TCL圈了錢去買短期票據(jù),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圈了錢去買 國債,這是必然的結果。簡單地說,上市的過程,就變成上市前“大家拿”,上市后“拿大家”。 “拿大家”如果白拿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果?結果就是“加大拿”。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上市公司成為大股東的印鈔機。在一些大股東的眼中,上市公司的資金就是不需要成本的融資,不拿白不拿。三九醫(yī)藥(資訊 行情 論壇)就拿了,大股東占了上市公司25個億的巨額資金;電廣傳媒(資訊 行情 論壇)拿了,大股東用公司的錢蓋成了廣電中心;華北制藥(資訊 行情 論壇)也拿了,干什么都沒有跟大家交代清楚。電廣傳媒的十幾個億用股權抵償了,華北制藥的十幾個億也用股權抵償了,三九醫(yī)藥占得太多,如果全部用股權抵償,大股東還要倒貼。換句話,連股抵債都做不到。大股東占款還僅僅是“加大拿”的一個表現(xiàn)。而“加大拿”更惡劣的表現(xiàn)則在于惡意的擔保,從而掏空上市公司,直接完成利益輸送。 新疆啤酒花是一個典型,董事長通過為自己的私人企業(yè)擔保從而讓母(上市)公司背上十幾個億的負擔,直接導致公司正常運行的資金鏈斷裂,葬送一個正常經(jīng)營的上市公司。最近發(fā)生的“鴻儀系”也是一個典型,通過多達四五家上市公司的互相擔保,“鴻儀系”的實際控制人盜取上市公司的資金黑洞也在十幾個億。 毫無疑問,“加大拿”的后果是嚴重的,一方面搞垮了上市公司,另一方面造成了潛在的金融危機,并且客觀上形成了“拿家大”的現(xiàn)象。啤酒花董事長失蹤已經(jīng)有一年多,但是董事長的位子并沒有換人,因為換了人就找不到責任人了;而ST英教的董事長陳忠聯(lián)居然搖身一變成為污點證人,而被免于追究。 “拿家大”是中國社會法治的悲哀,正是這種悲哀成就一批“大拿家”的英名。 鄭俊懷是一個。這個伊利的董事長用公司的資金收購公司的股權,其行為和小偷一模一樣。只不過,小盜竊珠,大盜竊的是公司。 趙廣生是一個。這個吳忠儀表(資訊 行情 論壇)的董事長和手下高管因為涉嫌貪污而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公安廳逮捕。 陸曉明是一個。這個科大創(chuàng)新(資訊 行情 論壇)的總裁和手下的財務總監(jiān)因涉嫌經(jīng)濟犯罪被批捕。 翁小巧是一個。這個閩東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的董事長個人據(jù)說侵吞上市公司的資金達到2個億。董事長換屆時被檢察院帶走。 梁建華是一個。這個格力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環(huán)球動力的董事長因涉嫌行賄和巨額資金來源不明而被檢察機關帶走,從而捅出格力資金黑洞達30億的黑幕。 萬平是一個。這個來自東莞金正的董事長上任天龍集團的法人代表時間不長,就因為涉嫌把天成的資金挪用給金正而被山西警方逮捕。 劉海峰是一個。這個春都的董事長在失蹤一年后被宣布已被河南警方拘押,問題還是涉嫌挪用上市公司的資金。 上市公司的錢是公眾公司的錢,不是董事長個人的財產(chǎn),未經(jīng)股東授權的占用和挪用就是不言自取,俗話講就是偷。 偷,用道上的行話講,就是“拿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