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柯爾舊事重提起風波 港交所發出公開譴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3日 08:21 上海證券報 | ||||||||
1月11日,香港聯交所的網站上掛出了一則公告: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對格林柯爾科技(08056.HK)及有關董事予以公開譴責,譴責原因與這家公司與天津格林柯爾工廠2001年的關聯交易有關。 聯交所指格林柯爾"越線"
聯交所公告指出:2001年,創業板上市公司格林柯爾科技向天津格林柯爾工廠預付了2.3億元人民幣購買制冷劑的貨款,而天津工廠在雙方交易協議規定的45天付款期限內并沒有交貨,公司在2002年3月22日才通知聯交所此事,也沒有對股東進行信息披露,并事先取得股東的批準。由于交易中的有關行為已經超出了聯交所授予的在關聯交易上的豁免條件,因此,違反了創業板上市規則。正是此次"越線"導致了對格林柯爾的"不留情面"。 不過,對于這家香港格林柯爾公司來說,接到公告時想必已經較為平靜了。因為在2001年底、2002年初時,格林柯爾就因此事遭到眾多媒體質疑,這筆2.3億元資金的去向,在市場的種種猜測中,與2001年10月顧雛軍收購科龍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的首批款項發生了聯系。那時風波,幾乎不亞于2004年的"郎顧之爭"。 真是一紙公告抖落當年舊事。 媒體質疑 市值蒸發10億 2001年底的顧雛軍與格林柯爾處于風口浪尖之上,國內數家頗有影響力的媒體發表了若干篇質疑格林柯爾產品、盈利能力及財務狀況的報道,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格林柯爾科技隨之股價狂泄,兩天之內,市值蒸發10億港幣。顧雛軍"很受傷"。 在此之前,于2000年7月上市的該公司表現格外優異,上市第一年就摘取了創業板盈利第一的桂冠。根據公司當年年報,其2000年營業額比1999年上升2.9倍,至3.64億人民幣,利潤總額為2.69億人民幣,利潤率高達74%。可謂業績彪炳。 而那一次的重挫使顧雛軍開始充分領教到媒體的威力。當年12月10日,顧緊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澄清事實,只是他針對媒體若干質疑所給出的回答相當無力,有的問題上則避免正面回應,當時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顧認為其中部分質疑是競爭對手的"栽贓陷害"。 2.3億元關聯交易令人生疑 而這次香港聯交所公開譴責中所涉及到的天津格林柯爾工廠,在2002年上半年也被媒體探訪過。那時,香港格林柯爾就因為與天津格林柯爾這筆涉及2.3億元的關聯交易而遭聯交所質詢,要求作出解釋。 聯交所資料顯示:截至200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共向天津格林柯爾工廠預付約人民幣2.3億元。 根據媒體的探訪,香港格林柯爾系格林柯林制冷業的銷售業務部分,而未上市的天津格林柯爾正是其惟一的生產基地,它的經營狀況顯然對上市公司有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在當時的調查者視野中,該工廠所在地是一大片空曠荒地,廠房只能勉強算上"中等",進過廠房的消息人士表示內部生產設備簡陋------如此景象,顯然無法滿足格林柯爾方面描畫的"亞洲最大混合制冷劑生產基地"的形象,而調查者從工商部門拿到的資料顯示:受到聯交所調查的2.3億元的交易,是天津工廠2000年銷售收入的69.4倍。 而這筆交易發生在2001年年末,恰恰是在顧雛軍宣布收購科龍電器之后不久。 聯交所的公開譴責關注的是上市公司治理的層面,至于2.3億元關聯交易是否與顧手中資金的"騰挪跌宕"有關,現在尚無定論。而格林柯爾系能否從此得到安寧,也是未知數。 從目前來看,湖面剛趨平靜。 2001年格林柯爾科技向天津格林柯林預付2.3億元貨款明細表 單位:人民幣元 金額 屬何時訂單 計入何時購貨 3397.3萬 2001年7、10、11月 2001年 1.96億 2001年7、11、12月 2002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