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水: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幾點認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2日 15: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配置資源時有其內在的規律性。生產要素的集聚效應,造就了一個個中心城市;產業鏈條的擴散功能,又衍生出一片片相對發達的經濟區域。當前,區域經濟對全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突出。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地區之間的經濟競爭不是簡單地以行政區劃為單位展開的,而是更多地表現為自然經濟區域之間的競爭,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舉辦這次珠江和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論壇是一件很有意
一、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功不可沒 經濟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各類優秀人才、豐富的資金和物資以及各類信息,生產要素和資源從周邊向這里集中的同時,又由此向周邊輻射,成了市場經濟活動的主戰場。通過這樣一個流動過程,創造了無窮無盡的社會財富。 香港這個經濟中心城市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輻射作用就表現得十分突出。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香港剛剛完成了工業化,經濟非常繁榮。但當時香港和國外的一些經濟學家都指出,香港的經濟已經沒有發展前途了。一是勞動力價格太貴,二是地價太高,產品沒有競爭力。而在羅湖橋的北側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時的深圳還是一個近乎荒涼的小漁村。1978年祖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以后,奇跡終于發生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內地如江西、湖南、四川更是有無窮無盡的勞動力資源可以向這里涌流。一旦大門打開,香港的資本和先進管理與三角洲地區的勞動力、土地資源相結合,就帶來了兩地經濟的蓬勃發展。香港經濟就像一座裝滿水的水庫,相對于三角洲地區有著較高的勢能,只要閘門打開了,就會一瀉千里,給三角洲地區帶來無限生機。“時間就是金錢”,轉眼間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深圳矗立起來了;三角洲內以廣州為核心的工業化城市群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而且實現了連片開發,整個三角洲表現出一派熱氣騰騰、充滿活力的動人景象。改革開放26年來,香港這個經濟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在世界經濟史上也是十分典型的。與此同時,香港本身的經濟也飛速增長,一片欣欣向榮。香港1978年的GDP僅為852億港元,2003年達到12200億港元,為當年的14倍,將近翻了四番,充分展現了兩地互利互惠、共同繁榮的格局。 上海作為我國內地經濟實力最大的城市,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也表現得非常出色。長江三角洲地區市場經濟的淵源和文化底蘊都比較深厚,加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得這一地區具備了各種較快發展的條件。但是,過去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以國家計劃為主體,客觀上束縛了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記得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上海市的經濟發展還曾一度陷入了困惑的境地。當時,中央在財政政策等方面給予了很大支持,接著又作出了開發浦東的重大戰略決策,特別是在黨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之后,上海的發展出現了歷史性的大轉折。90年代初上海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的快車道,對周邊地區經濟的輻射能力也顯著增強。出現了上海市的工程技術人員紛紛走向外地服務的現象,“星期天工程師”成為盛傳一時的佳話;蘇南和浙江的鄉鎮企業、民營經濟異軍突起、迅速壯大,而且不斷升級換代。近十幾年是該地區經濟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表現出一派生機盎然、蓬蓬勃勃的新氣象,在長三角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結出了舉世矚目的累累碩果。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勢頭如此強勁,以致使率先起步的珠三角也感到某種心理壓力。從這兩個三角洲的生動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確實非常重要。 二、珠江、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中應當關注的幾個問題 目前,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的經濟總量已占全國的30%,主要集中在兩個三角洲,在全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格局中舉足輕重。由于區位優勢和發展基礎好以及回報率高,不僅全國各地的生產要素還在不斷地流入珠、長兩個三角洲經濟區,而且這里也成了利用世界性資源和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重要地區。國內外資源和產業都正在繼續向兩個三角洲集聚,使這兩個三角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上最富有生氣和活力的經濟區。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還有許多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如果處理得不好,不僅會制約兩個三角洲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且還將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全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應當予以特別關注: 一是要率先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正處于體制轉軌和經濟進入新一輪周期的上升階段,在經濟主體、所有制結構、收入分配等多元化趨勢加速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的形勢下,面臨的經濟環境非常復雜。我們要發展,但更要科學地發展。一方面要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加快發展;另一方面,還必須把思想統一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上來,才能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否則,單有發展的愿望,而沒有科學的態度,勢必事倍功半甚至難以為繼。這是今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國經濟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兩個三角洲有條件也應當在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上為全國做出表率,走在全國的前面。 二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著力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珠江三角洲的發展是從“三來一補”起步的。直到現在,來進料加工業仍占有很高的比重,而具有自我知識產權的產品并不多。這種狀況造成生產利潤的大頭是別人的,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經濟增長的后勁不足。在這方面,長三角包括上海市比珠三角也強不了多少。兩個三角洲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水平,已經具備條件加快科技創新,不能滿足于來進料加工和低水平擴張的發展模式。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不斷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每一個企業都要有這種緊迫感,安于現狀就有被淘汰的危險。同時,我們的企業不能只滿足于充當生產者或加工者這個角色,還要在國際市場上爭取更多的自有訂單,成為批發和零售環節的真正賣主,成為一個完整的生產經營者。因為利潤的主要部分是在后面。 三是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風云的變化,在國際產業分工的格局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趨勢加速,世界產業正在迅速調整和重組,一般加工工業正大量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出現的美元貶值從根本上來說,是世界經濟結構和資源配置都出現了明顯失衡的反映。目前,我國已加入了國際產業分工的總體格局,組裝和一般加工業已成為國際產業鏈條中的重要環節,我國生產的服裝、鞋帽、玩具等日常用品更是暢銷歐美市場。美國的產業結構已嚴重空心化,主要靠拼命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由此帶來的后果是造成巨額的外貿逆差和財政赤字,付出了“不平衡”的代價。國外有的經濟學家說,當前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一是中國投資,二是美國消費。問題又恰恰在于中國投資的高速增長是否可持續,美國的拼命消費是否可持續,這兩個因素可能影響今后世界經濟發展的全局。美元貶值將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正如地球的板塊運動規律一樣,世界經濟結構的失衡和資源配置的扭曲所積聚的內應力,如果不能得到適時、均衡地釋放,一旦爆發出來就會產生世界性的金融震蕩和經濟波動。它對世界經濟的破壞也許遠在自然災害之上。所不同的是,人類有足夠的智慧和力量去防止人為災難的發生。在這個問題上各國有著共同的利益,因為萬一出了事誰也難以幸免。我國經濟與世界的關系已經非常緊密,國際經濟的任何波動都將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特別是影響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經濟的發展。兩個三角洲要有這樣的敏感性、警惕性和前瞻性,并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時調整企業和產業的功能定位與發展戰略。可以說,世界經濟生活中的每一個喜訊,兩個三角洲地區總是最先得益;而每一個波動,首當其沖的也必定是兩個三角洲地區。 四是十分注意環境和土地資源的保護。兩個三角洲地區人口的密度和產業的集中度均已到達世界數一數二的地步,兩個三角洲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已經表現得比較突出。江河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江南水鄉出現飲用水短缺的情況;有的地方土地被重金屬污染,而這些重金屬又通過莊稼、蔬菜和牲畜家禽等進入人的身體,危害人的健康。如果經濟上去了,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可是住在別墅里一打開窗戶就臭不可聞,人民的身體素質和生存質量卻下降了,這樣的現代化又有什么意義呢?這兩個三角洲地區的土地資源也是十分寶貴的。要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又要為經濟建設提供必要的土地,就必須走集約化用地的道路,千方百計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一個環境、一個土地將影響兩個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全局。做好這兩項工作也是對子孫后代負責任的客觀要求。 五是努力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可以說,市場經濟就是誠信經濟,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入門證。我國實行市場經濟的時間還不長,規范化需要有一個過程,出現一些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的秩序。在這方面,珠三角和長三角已經走在全國的前列,但還遠遠不夠,有條件也完全應當做得更好一些。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產品質量方面以及售后服務等等都要創造出一套好的經驗,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博得良好的口碑,樹立起誠信至上的好形象。 六是正確引導民間資本,幫助其發揮最好的效益。珠江和長江三角洲的快速發展,已經積聚了大量的民間資本。2003年底,兩個三角洲的城鄉居民儲蓄存款近3萬億元,還有成千上萬億元的民間游資需要尋求出路。一方面要制止搞地下錢莊等非法金融活動;另一方面,要為投資者提供準確可靠的市場信息,并積極加以引導。同時,商業銀行也要加強和改善金融服務。民間資本來之不易,是多年辛苦積攢的,也是寶貴的社會財富。使用得當則利國利民,如果用得不好,任其盲目投資,如炒房、炒車、炒煤以及盲目建設小電廠等,不僅資本擁有者要蒙受重大損失,而且還可能造成破壞性的后果,導致產業結構的嚴重扭曲,甚至可能引發局部的社會穩定問題。 七是要站在更高層面看區域經濟的發展。第一,發展區域經濟必須突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市場配置資源有其客觀的規律性,不應受到行政區劃的限制。努力建立和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按照行政區劃搞地區封鎖、地區保護的做法是完全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第二,要從全國經濟的大局出發,為全國經濟的平衡發展多做貢獻。如果說,區域經濟的發展是由中心城市帶動的,那么,全國經濟的發展也需要發達地區來帶動。這種帶動既是義務和責任,又為自身發展帶來市場和利潤。更何況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平衡是相對的,因為各地的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不同,發展水平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但經濟發達地區總是要努力去帶動落后地區實現共同發展。 三、構建滬港渝大三角經濟協作區前程無量 珠江、長江兩個三角洲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已經積聚了相當大的“勢能”,具備了向外地輻射和擴張的條件。經濟區內的環境容量和資源制約也客觀地要求必須去努力開拓更有利于發展的新天地。正在熱烈醞釀的“泛珠三角”概念和實施方案便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產生的。與此同時,“泛長三角”的構想也正在呼之欲出。 如果我們把眼光再放遠一點,把三個帶三點水的特大城市——滬、港、渝連接起來,一個更具魅力的大三角就會展現在面前。這是一個囊括珠江、長江兩大流域十四省區市加上福建和港澳的大三角。把港澳的數字都列入分子和分母,則該區域的人口占全國57%,經濟總量占全國70%,香港、上海這兩個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自明。作為我國西南重鎮的重慶是長江上游、天府“盆底”的一顆璀璨明珠,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科技人才眾多,背靠兩億多人口的西南大市場。重慶由中央直轄以來,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有西部開發“抓手”的美譽,與滬港兩地也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在這個大三角地帶,還有成都、昆明、貴陽、武漢、長沙、南昌、廣州、杭州、福州、合肥、南京、南寧等一批大型、特大型城市,中小城市更是星羅棋布,各地都有各自的長處和優勢,可以充分實現互補。發展這個經濟大三角,至少有以下好處: 第一,把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個經濟區自然對接起來,更有利于兩個三角洲經濟區的互動、互補; 第二,可以實現東中西部地區的聯動。珠、長兩三角洲經濟區向中部地區輻射對接后再向西擴與重慶聯手,可以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做出重大的貢獻,也為這兩個三角洲開辟廣袤的市場; 第三,有利于長江經濟帶的開發。長江經濟帶人口占全國的44%,經濟總量占全國48%。這里資源豐富、人才濟濟、水土豐饒而尤以水資源最為豐沛,是二十一世紀中國乃至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重要區域之一。如果用英文字母的“H”來描述中國經濟發展的框架,則左邊的豎杠代表西部地區,右邊的豎杠代表東部地區,中間的橫桿就是長江經濟帶。這條橫桿成為連接東中西部的橋梁與紐帶。這個“H”中兩豎一橫的連接點,一個是長江巨龍的龍頭上海或長江三角洲,另一個就是雄踞西部的重慶。長江巨龍的騰飛對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滬港渝經濟大三角雖未正名,但卻是客觀存在著的。川、渝、贛、兩湖地區的數千萬農民工大軍早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就已進入珠、長兩個三角洲地區,并為這里的經濟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四、在區域經濟合作中政府可以大有作為 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要尊重經濟規律。但同時,政府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至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情: 一是做好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特別是跨行政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應當由政府統籌考慮,組織實施。 二是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和生產經營環境。主要是加強法制、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政府各部門也要增強服務意識,注重清正廉潔,搞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等。 三是保護工人的合法權益。去年以來,東部地區出現的“民工荒”問題,給人們一個很大的啟示。隨著農業勞動力邊際效益的提高,而農民工的工資還停留在原來水平上,那么,農民工的供給就不是無限的。根據國家統計局農調隊調查,目前,長三角地區農民工人均工資超過700元/月,而珠三角只有600元/月左右。這就是珠三角的“民工荒”表現得更為明顯,并且有部分農民工正向長三角地區轉移的根本原因。建立農民工最低工資標準、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制度并監督用工單位認真執行也是政府應當做的事情。已經建立農民工最低工資標準的,也要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 四是政府可以發揮牽線搭橋的作用,并對地區之間的重大經濟問題進行協調。多年來,各地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舉辦多種形式的商品交易會、投資洽談會等等,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對涉及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等一些重大問題更要依靠政府來協調。 五是建立信息交流平臺。經濟協作區內的各地政府,可以在政府網站上開設專欄,為協作區內的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市場信息,減少投資的盲目性,便于更有效地獲取各種經濟信息。如有必要,各級統計部門的網站也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和參考信息。今年上半年,國家統計局要召開政府統計信息如何為企業服務的國際研討會,歡迎大家參加。 回想過去,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是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成果,意義十分深遠。從全國看,以京津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正迅速成長,將對華北和中原的經濟發展產生輻射和帶動作用,其中的齊魯大地又是獨具發展潛力的重要經濟區;以大連為窗口,由沈陽、長春、哈爾濱等按“路燈式”串聯起來的經濟中心為依托的東北經濟區,正借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強勁東風,響起了陣陣春雷;以基本順著古絲綢之路延伸的西安、銀川、蘭州、烏魯木齊等經濟重鎮為中心,按照西部大開發的總體戰略部署,也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域,帶動著整個大西北快速發展;隨著青藏鐵路的建設和即將提前通車,必然拉動青藏高原的經濟繁榮。展望未來,我國各經濟區之間的合作互動將日趨活躍,并必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