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點化
深交所日前推出中小板年度業績快報制度,要求該板塊年報預約披露時間在2005年3月和4月的公司,應在2月28日之前披露年度業績快報。快報主要內容包括2004年度及上年同期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總資產、凈資產、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等數據和指標,同時披露比上年同期增減變動的百分比。對變動幅度超過30%以上的項目,公司還應當說明原因。
快報制度是中小板在制度創新方面的一次有意義的探索,此舉可以加快上市公司年報信息披露速度,有利于投資者及時獲取相關信息。一些
市場人士也因此呼吁要將快報制度在主板中積極推廣,但筆者認為不可操之過急。由于業績快報披露的時間在年報之前,而同樣在年報之前披露的還有業績預告和一季度的季報,如果快報制度在主板推廣的話,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在短短的100余天中,投資者將要面對業績預告、一季度的季報、業績快報和年報,另外還有部分公司會推出補充公告、更正公告,投資者將面對一片報表的“海洋”。
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于快報到底準不準。當初業績預告和季報的推出同樣是出于保護投資者的目的,但極少數公司明明預告盈利的卻轉而虧損,或者年報大幅虧損的公司,在幾天后的季報中卻突然扭虧。結果,受損的反而是投資者。如果報表的可信度高,那么,即使是一份年報也能讓投資者準確把握上市公司基本面情況;如果可信度不高,那么,報表公布的越多,投資者的負擔反而越重。
按規定年報都需要審計的,但業績快報只是由公司內部審計。對于財務數據出現重大差異的,深交所的規定也只是“立即公告,解釋原因”。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有可能缺乏對快報的重視態度,而且也不排除上市公司及有關人員有意利用年度業績快報數據誤導投資者的可能性。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未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快報與經過審計的年報之間出現重大差異。如果這種差異僅僅是個別公司現象,應該還不會影響快報的可信度,但如果快報中屢屢出現差錯,然后再通過審計和公告來糾正,那么投資者就會對快報失去信心,最終也將使得快報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尹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