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在銀行貸款或者辦過信用卡的個人,都將擁有自己的信用報告!記者昨天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央行正在緊鑼密鼓地建立個人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在北京、重慶等七大城市試運行,目前部分數據收集工作已經完成。今年年內該數據庫將實現全國聯網運行,市民也將很快能看到關系自身的“個人信用報告”。
信用報告收集三大類內容
根據央行提供的信息,個人信用報告實際上是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最基礎產品。只要在銀行有貸款或者信用卡的個人,就會自動擁有個人信用報告,其他的成年人也可以通過辦信用卡的方式來擁有個人信用報告。
有關人士分析說,這意味著只要您是成年人,就可以擁有個人信用,而其中的不良信息很可能成為下次與銀行打交道的“攔路虎”。
收集的個人信息主要包括三類:一是身份識別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二是貸款信息,包括貸款發放銀行、貸款額、貸款期限、還款方式、實際還款記錄等;三是信用卡信息,包括發卡銀行、授信額度、還款記錄等。另外,隨著數據庫建設的逐步完善,還將采集個人支付電話、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費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決、欠稅等公共信息。
只有銀行和本人能看報告
由于我國尚未出臺個人征信相關的法律,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也就成為個人信用報告中的核心問題。央行表示,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中的信息是商業銀行和個人之間的借貸信息,只向個人的借款銀行和其本人提供,不對社會公開。如果有人想了解其生意伙伴或其他人的信用情況,目前還很難實現。有關專家也表示,即便在法律健全的美國,這也需要信用報告的本人同意。
記者了解到,即便是銀行的信貸人員,也不是人人都能查到個人信用報告。
個人則對他本人的信息具有知情權,個人在申請新的借款或信用卡時,可以從商業銀行獲得本人的信用報告。如果借款人對數據庫中關于本人的記錄產生異議,試運行期間,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銀行信貸征信服務中心或當地人民銀行分、支行反映,以便及時糾正錯誤。
報告為個人積累“信用財富”
“我們剛剛根據央行的部署,對有關人員進行培訓,數據也正在搜集過程中,客戶要看個人的信用報告還要等些日子。”在昨天的采訪中,工行、招商等銀行雖然表示目前并不能讓客戶本人看信用報告,但都強調這只是時間問題。“最快可能也就一兩個月之后。”
據悉,銀行以后將把匯集了各家銀行龐大信息的個人信用報告當成貸款、辦信用卡的重要依據。“以前有客戶想在一家銀行辦理車貸或者信用卡后拒不還款,然后還想到另外一家銀行去騙貸,以后他一定是寸步難行。”央行人士還強調,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成后,相當于為個人建立了一個信用檔案,每一次按時支付水、電、燃氣和電話費,以及按時向銀行還本付息,都會為個人積累成一筆信譽財富,可以用作銀行借款的信譽抵押品,為以后獲得銀行貸款提供方便。
新聞背景:美國信用報告屬于個人隱私
對現在的美國成年人來說,“如果您想避免欠款記錄記入個人信用報告,就請立即寄出支票”這句話可是個嚴重的警告,說會影響一生都毫不夸張。因為個人信用報告是每個美國成年人都擁有的,并將跟著他一輩子。它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1.個人識別信息,除通常的個人信息外,還包括社會保險號、工作、職務以及雇主信息。2.公共記錄信息,包括個人破產記錄、法院訴訟判決記錄、稅務扣押記錄和財產判決記錄。3.個人信用信息,包括每個信用賬戶的開始日期,信用額度和貸款數量、余額,每月償還額,以及過去7年的貸款償還情況。4.查詢記錄,包括查詢人的名字以及查詢目的。在這份報告的基礎上,得出個人信用分。在美國,社會平均個人信用水平是720分。這個分數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美國人的生活。
同時,美國法律也強調了這些個人信用報告屬于個人隱私,并相繼公布了《公平信用報告法》、《隱私法》等十多部相關法律,來規范信用的收集和披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