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記者 吳譚
2004年手機行業經歷了一個多事之秋。多家手機制造商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出來后,就引起投資者的關注:手機上市企業的毛利率開始明顯下滑、銷售費用大幅度增加、應收賬款和庫存也較以往有較快的增長,像眾多的制造企業一樣,沒有核心技術的手機行業也面臨血拼求存的情況。
進入三季度這一情況變得更嚴峻,夏新電子(600057)在公布業績大幅度下降的同時披露四季度預虧的公告,中科健(000035)、TCL通訊第三季度也分別虧損,并均預計第四季度繼續虧損,熊貓電子更因為“易美事件”面臨巨大的資金黑洞。
這些前兩年每股收益增幅都在100%左右,個別公司的每股收益甚至超過1元,而現在卻在虧損的邊緣徘徊,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率不斷下降。去年三季度的業績報告顯示,多家上市的手機制造商的毛利率已經從兩年前的30%左右下降到10%左右,而為加大營銷力度,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也較兩年前增加30%-50%。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市場,還有眾多家電企業急于參與,不久前有消息傳出長虹也擬進入手機行業。但由于目前多數企業都沒有核心研發能力,未來隨著加入者的增加,低水平的價格戰必然進一步加劇,手機這個行業還能有多少金可挖?
(觀宇/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