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經歷監管風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1日 10:33 上海證券報 | |||||||||
新年伊始,監管部門就有重拳出擊的行動,分別對利嘉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國光瓷業(資訊 行情 論壇)、方大A、B等上市公司展開立案調查。并對豐樂種業(資訊 行情 論壇)存在的募集資金用于炒股未披露、虛構利潤等違法行為進行了行政處罰。 而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2004年一年里,共有20家上市公司被
監管部門對存在諸如信息披露不規范、違反相關證券法律法規的上市公司采取不姑息的堅決態度,無疑對保障中小投資者的信息知情權及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于目前國內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出資人缺位的問題,內部人操縱董事會的現象比較普遍,各股東之間的權利嚴重不對稱等直接導致部分上市公司內部監控機制形同虛設,由此造成的道德風險直接危害著上市公司本身乃至整個證券市場的誠信建設。 雖然監管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及規范其董事會的行為,然而由于違規成本過低,犯罪成本低廉,導致了盡管不斷有上市公司被公開遣責或受到了處罰,仍然有不少董事會及其高管鋌而走險,敢于與監管部門進行博弈。 市場曾把這種現象歸罪于股權割裂造成的"一股獨大"效應,然而在成熟市場中,全流通的上市公司照樣存在著種種侵犯中小股東利益的事件。這充分表明,股權分裂只能使侵害公司利益及小股東利益的行為更猖獗,解決了股權分裂的問題,并不能使市場變得更為"透明干凈",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聯系。 如何使上市公司運作更規范透明,制度設計及外部監督機制的完善才是最關鍵的問題。目前依靠管理層來對上市公司進行硬約束的"嚴打"行動,治標不治本。總不能一對一地長時間進行監督管理,也缺乏相應的人力及物力來進行"貼身式"監管。 因此,筆者認為要大力提高違規違法成本,使那些正準備"犯事"的群體感到有一種強大的威懾感,只有使他們在作出相應舉動之前能夠辨清違法違規成本的懸殊,才能遏制其行為的實施。加強市場監管在一段時期內會產生一定積極的作用,但市場長期的誠信建設還是需要極高的違法違規成本及完善的外部監督機制的確立。希望我們的證券市場能少一些因道德風險而引發的不信任危機,早日走上規范健康的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