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有望再降5% 進口車策反2005車價體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0日 16:31 中國經濟時報 | |||||||||
2004年進口車市場已經歷了一段調整期,整體降幅甚至超過了國產車,但由于份額僅占國內市場4%左右,進口車的降價風潮并未對國內車市產生很大的沖擊,那么2005年呢? 在增速進一步放緩,大部分汽車廠商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下,2005年進口車放量可能成為國內車市價格戰進一步擴大的又一個策動源。
進口車價格有望再降5% 2004年底車市持幣待購現象愈演愈烈,關鍵因素是消費者對2005年的價格預期普遍看跌,心理博弈的結果是再等等看。 對2005年汽車價格走勢,業界普遍認為是先跌后穩。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主任徐長明、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網上車市總監華雪均表示,2005年汽車價格將會進一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產能增速遠大于需求增速,而幾個急于擴張的廠家又恰恰是最具降價實力的企業,加上2004年巨大庫存壓力,急于消化和部分經銷商退出汽車銷售領域甩貨,使得汽車價格戰不可避免。2005年上半年,汽車市場價格將波動較大,下半年將逐漸趨穩。 1月8日,全球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發布全球汽車業的年度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今年汽車業產能需進一步壓縮400萬輛,才能使產能過剩水平降到20%以下,就中國市場而言,即使2007年的轎車預期銷量達310萬輛,仍意味著全部產能的利用率不足60%,產能過剩問題在未來10年都不容樂觀。 除過剩壓力外,國內車價變化的另一個擠壓力將源自進口車價格進一步下降。 2005年1月1日起,進口汽車配額許可證將被全部取消;1月1日起,進口關稅將由現在的34.2%下調至30%;2006年7月1日起,關稅再下調至25%,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10%。 徐長明預測,2005年進口車的理論降價幅度為3%-5%,但由于進口車經銷商為規避風險調控資源,價格波動幅度不會像國產車那樣劇烈。 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總經理丁宏祥認為,進口車價格雖然存在下降的可能,但由于歐元、日元升值和目前許多進口車型價格在成本以下,因此降價的幅度不會太大。 擠壓力大小受綜合因素影響 有專家分析認為,進口車降價波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力有多大,受綜合因素的影響,不能僅僅看到配額及關稅因素就過分樂觀地認為會大降特降。 記者比照近期及2004年初的報價單發現,實際上,2004進口車價格已歷經較大幅度降價波的洗禮。以較暢銷的主流進口車型為例,奔馳S350已由120萬元降至104萬元;寶馬730由110萬元降至84.8萬元;寶馬X53.0L由85萬元降至73萬元;豐田佳美2.4L由41萬元降至31萬元等。 降價范圍幾乎波及了80%的進口車型,而一些非主流進口車型的降幅則更大。而一些經銷商甩庫引發的惡性競爭,已大大增加進口車經營風險,事實上,2004年已有相當一部分進口車經銷商轉戰國產車市場。 從關稅影響來看,由于關稅的下調是逐年進行的,每年的調整幅度并不是很大,而一部分進口車如酷派、風度等已逐步被國產車所替代,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如奔馳、寶馬等已轉移至國內生產,所以關稅可能帶來的沖擊有限。 取消配額對2005年的進口車價格影響也不會太大。過去一張許可證甚至被炒到十幾萬元,而現在一文不值,按理這塊加在消費者頭上的成本應完全讓出來,但事實上2004年經銷商已提前將其消化,到2005年完全取消時已影響有限。 此外,2005年起,所有進口車到港7天內就必須納稅報關提車,而此前我國對進口汽車是實行保稅政策,進口車到港后,先存放在保稅區,經銷商等到買主或合適匯率時,再交稅出庫,資金壓力及風險都不大。“落地完稅”政策的執行,無疑將使進口車經銷商經營成本及風險加大。 一方面是關稅及配額影響有限;另一方面是成本及風險增加,綜合作用下,2005年進口車價格降幅不會太大,由此形成的對國內市場的促降擠壓力也有限。 2005年哪些方面將面臨洗牌? 宏觀態勢影響行業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2005年國家將實行“雙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繼續實行宏觀調控,預計2005年GDP增長速度為8.5%,比2004年的9.3%有所下降。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表示,過去國家實施的宏觀調控政策對汽車市場影響巨大,1979年-1982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90年的調控,都曾導致汽車產量直接下滑20%左右,現階段抗調控的能力雖已明顯增強,但面臨的競爭形勢依然嚴峻。 有專家表示,洗牌壓力將首先作用于汽車生產廠商。 1月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完成的《汽車工業企業經濟動態》報告顯示,2004年汽車行業整體利潤呈現負增長。報告顯示,2004年前11個月,排名前23位的汽車制造商中有15家利潤出現負增長,8家虧損,其中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的負增長額度高達31億元和29億元;而湖北神龍汽車則虧損6億元。 此前似乎被認為堆滿金山的行業,竟然走到了虧損?殘酷的競爭必然使部分廠商2005年的日子雪上加霜,甚至被淘汰出局。 另一個面臨洗牌的是經銷環節。 2005年,隨著品牌銷售辦法和進口汽車自動登記辦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汽車銷售市場將出現重大調整,部分小的經銷商或代理商將被“規范”出局。 另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關專家透露,《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也將出臺,辦法實施后,將增加KD組裝成本,這意味著許多KD、CKD為生的國產車生產廠家的成本將大大增加,日子將愈發艱難。 徐長明預測,2005年,國產汽車總銷量將達到564萬輛,比上年增長12%,其中轎車264萬輛,比上年增長16%。 綜上分析,2005年汽車產銷量無疑將繼續保持增長,但利潤水平卻有可能進一步回落,當然,無論哪些廠家“割肉”,對消費者及汽車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其實是利大于弊,因為,苦練內功的口號時代顯然已經過去了。
|